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生活环境 >> 灵动课程和畅园区ldquo嗨
嗨!小蝌蚪~
课程缘起:
清明小长假后入园的第一天,草莓捧着一个水桶来到我面前:“老师,这是我和哥哥在小河里抓到的小蝌蚪。”其他小朋友们看见后,特别地好奇,都纷纷围在一起观看,大家一边看,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黑黑的小东西。
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看~
“哇,好多的小蝌蚪啊,它们的脑袋好大哦!”
小蝌蚪要吃什么啊?
他有牙齿么?
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大蝌蚪。
然后大蝌蚪会变成青蛙
才不是呢,会变成癞蛤蟆。
孩子们对小蝌蚪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讨论中还有那么多想知道的问题,基于此,我们追随孩子的课程之旅《嗨!小蝌蚪》就开启了。
支持回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小班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小蝌蚪是幼儿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它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需要经历“退鳃一长出后腿—长出前腿一尾巴退化”的过程才能变成青蛙。将它饲养在自然角,幼儿可以随时去观察、探索,更深入地了解小蝌蚪的变化特征;说出看到的蝌蚪变化过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语言记录观察发现;在照顾蝌蚪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小动物、萌发珍惜生命的情感。
我想知道的小蝌蚪
主题网络图
“刚才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对小蝌蚪有很多疑问,请小朋友来说说你们都有哪些问题?”
梅夏:“它怎么这么小?什么时候会变成青蛙啊?”
睦睦:“老师,它吃不吃饭粒?”
米胖:“它没有牙齿怎么吃东西啊?”
元宝:“它的妈妈不要它们了吗?”
小胖:“老师,它会不会睡觉呀?”
诚诚:“老师,它们是不是会拉粑粑?我好像看到一点点黑黑的。”
晓元:“它们这么小,我们要怎么让它长大呢?”
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于是,我们把孩子们的问题整理成一张网络图。通过问题导向,逐步推进课程故事,让幼儿的探究得以持续和深入。
小蝌蚪知多少
探索
老师:“小朋友们都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哦,怎么办?”
睦睦:“回家问爸爸妈妈。”
好好:“我去问问天猫精灵”
妞妞:“我哥哥什么都知道,让他告诉我。”
诚诚:“我也有小蝌蚪,喂一喂”
草莓:“我们每天都去看一看(它们)。”
幼儿对小蝌蚪到底有怎样的了解呢?我们根据罗列的问题发放了“小蝌蚪知多少”调查表,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使小蝌蚪的话题越来越深入和丰富。
教师的思考:
在自然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小蝌蚪的基本外形特征。米胖和睦睦分别提出的“吃不吃饭粒”“没有牙齿怎么吃”更是引起了他们的争论,由此吸引了更多孩子参与到观察小蝌蚪、研究小蝌蚪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关于小蝌蚪的疑问,用适当示弱的引导方式(“我也很想知道答案”),让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到底孩子们的问题都有哪些?对某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其他孩子又是怎么想的?教师及时引导孩子们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家长变成了活动的参与者,关于小蝌蚪的话题也将越来越深入和丰富.
小蝌蚪吃什么
讨论:
经过和爸爸妈妈在家一起寻找资料、进行经验分享,发现孩子们对小蝌蚪到底会不会吃东西,它吃什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于是一次关于“小蝌蚪吃东西吗?”的讨论开始了。
陈子:“跟我们一样吃米饭。”
梅夏:“跟小蜗牛一样吃树叶。”
草莓:“跟小鱼一样吃鱼粮。”
小胖:“我觉得小蝌蚪喜欢吃面包。”
老师:“小朋友有不同的看法和猜想,可是小蝌蚪究竟爱吃什么呢?要不我们都试一试?”老师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赞成。于是,“小蝌蚪吃什么”的实验开始了。
猜想: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