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习性 >> 课程故事大四班小蝌蚪成长记
小蝌蚪成长记
课程起缘
春天的早晨羊羊带来了小蝌蚪他说:“这是我和妈妈发现的几只小蝌蚪,我想带来给大家看看,一起照顾它。”熙熙接着说说:我外公和我一起捉的小蝌蚪我想带来让它们有更多的伙伴。豪豪突发思考说:蝌蚪是怎么长的呢?宇晨说:我们可以重新给它安置一个家,该怎么安置呢?
预设(教育价值、目标)预设(教育价值、目标)
1.小朋友都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通过实践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获得的经验更直接,更能丰富小朋友的课程生活;
2.小朋友在探究具体事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关系的过程;
3.小朋友通过自己观察小蝌蚪每天的成长、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从中了解到蝌蚪最初的形态,了解它生长的具体时间和生长过程的变化,从而知道小蝌蚪是怎样生长而成小青蛙的,并了解到小蝌蚪和青蛙的呼吸方式的区别,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并记录,懂得关心照顾爱护小动物。(孩子从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
过程实录
一、思考、讨论:(统一共同目标)
(一)我们用什么来给小蝌蚪做一个家?
(二)小蝌蚪到底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
二、课程开展
(一)给小青蛙布置一个新家
看,这是我们用超轻黏土盒还有旧的植物盒里面装了一些沙给小蝌蚪做好了它的家,哇好漂亮呀!
(二)观察过程
第二天上学我们迫不及待的去看小蝌蚪,观察它有没有长大。
这天我们区域活动又去看小蝌蚪,羊羊惊讶的发现,它长眼睛啦!
一周后:
熙熙说:大家快来看小蝌蚪长出后腿啦,大家都很开心。小晨说我要把它画下来。
又过了两周:
萍萍惊讶的发现小蝌蚪长出了前腿啦,哇这个时候的小蝌蚪有点像青蛙了,就是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呢。
老师:孩子们,这个时候小蝌蚪既可以游又有四肢了,我们是不是考虑给小蝌蚪搭建点什么让它可以出来透透气呢?
殊殊说:好呀好呀,该用什么呢?
妍妍说:我们可以用小石头呀,我们去沙池那边寻找一下吧。
我们给它搭了好多的石头,石头透出了水面,这样它就可以出来透气啦!
又过了一段时间:
小蝌蚪慢慢的脱尾巴了,尾巴只剩一点点了哟。
妍妍:我要把它画下来,雯雯:我也要,萍萍说:那我们大家一起把小蝌蚪怎么长大的画下来吧!
蝌蚪之家里面还有一些始终没有长腿的小蝌蚪,这天熙熙又带了一些来,于是老师想到了一个主意,把小蝌蚪分一分每个孩子带一只回家让家人陪伴孩子一起观察小蝌蚪的成长并让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通过网络的强大知识力量给小朋友们科普一下小蝌蚪的成长还有蝌蚪与青蛙的区别,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来呼吸的,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好就这么办。
于是....
跟家人一起观察:
通过网络、社会和家人观察小蝌蚪得出的结论:
小结、反思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本次活动中,老师没有直接跟小朋友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老师选择了旁观者,而是孩子们通过前期自己的观察小蝌蚪每天的成长记录和后期跟父母观察,并通过家人的科普讲解中了解到蝌蚪最初的形态,它生长的具体时间,了解到蝌蚪是用腮呼吸的,青蛙是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的。
整个活动老师使用的策略是帮助小朋友明确问题,给思路而不是办法,引导孩子自己尝试。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孩子主动生成出来的。整个活动中老师是旁观者、支持者最终使得孩子们从中获得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的知识和帮助小蝌蚪搭建家园到后期的改造蝌蚪家的经验。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还需在课程活动中摄入实验对比帮助幼儿明确小蝌蚪、小青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
课后延伸
带着和家人观察得出的结论回到学校交流分享:
新问题提出:
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还是蟾蜍?
引导幼儿运用亲子观察,结合上网查询,了解真相。
END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