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二下21课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5/17 19:49:44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676034830473438&wfr=spider&for=pc
二下21课《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青蛙卖泥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的故事。在卖烂泥塘的过程中,他听从小动物们的意见不断改善烂泥塘的环境,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最后青蛙不再卖泥塘了。本文教学中以“青蛙的想法和做法”为导读话题,引导学生走进故事,体会泥塘变美的过程,从而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导读话题的引领下,立足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积累语言材料,并凭借语言符号展开想象,建立事物的表象,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实践,促进语用能力的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中蜘蛛开店都卖什么了吗?(学生联系第20课内容回答。)

2.导入:今天青蛙也要卖东西。你们想知道青蛙卖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学习21课《青蛙卖泥塘》。(板书课题)

(1)出示生字“卖”,指名认读。

(2)比较“卖”和“买”,两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两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可编顺口溜:上面有东西就“卖”,上面没东西就“买”。

(3)朗读课题。

3.激发设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他是怎么卖泥塘的?卖出去了吗?)

4.过渡: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让我们一同走进故事,去看看青蛙是怎么卖泥塘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的方式,引出本课的内容,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卖”和“买”的比较,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字形,了解字义,以便准确运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主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3)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màilànpáihè

卖掉 烂泥塘 牌子 吆喝

①指名朗读,正音。

强调:“牌子”的“子”和“吆喝”的“喝”都读轻声。

②谁知道“吆喝”的意思?试着来“吆喝”一下。

(2)出示第二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kēnɡjíbōsǎyīntǐnɡshū

水坑 采集 播撒 绿茵茵 挺舒服

①指名朗读,正音。(后鼻音要读准。)

②谁知道“采集”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谁采集什么吗?“播撒”是什么意思?你看到过谁播撒什么吗?

③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或两句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3)出示第三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ɡuànquēyǒnɡlènɡ

灌水 缺少 游泳 愣住

①指名朗读,正音。(前后鼻音要读准。)

②“灌水”是什么意思?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游泳、愣住”。

(4)整体出示三组词语,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5)出示生字表中的生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字谜识字:烟草各少一半(茵);三点水,草字头,住进一口又一口(灌)。

字理识字:

集: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从隹从木,像鸟停在树上。小篆像群鸟聚在树上,引申指聚集。(甲)   (金) (篆)

缺:形声字。“缶”表义,缶是一种瓦器,容易破损;“夬”表声。“缺”有破损的意思,本义是残缺。(篆)

(6)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学生走向阅读和表达的第一步,也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老师既要引导学生聚焦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又要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融入课文中,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认读中熟记字形。要适度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来说话,逐步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青蛙做的事情

泥塘发生的变化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读后思考: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组织学生交流,完成活动卡。

3.对照活动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步向中年级过渡。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指导书写“蛙、籽、破、搬、倒”五个字。

1.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其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

2.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籽”左部的“米”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子”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破”左部的“石”要避让右边的长撇;“搬”右部的“殳”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4.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笔画。

5.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中,要坚持“识写结合”,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回忆内容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牌子 吆喝 水坑坑 采集 播撒

灌水 缺少 游泳 愣住 烂泥塘

卖掉 绿茵茵 挺舒服

2.回忆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吗?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复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巩固知识,回忆课文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了解起因

1.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画简笔画“烂泥塘”。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简笔画代替板书,直观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入情入境,探究原因

1.听,青蛙正在高声叫卖呢!我们也来帮他叫卖吧!(出示“卖泥塘喽,卖泥塘!”,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喽”,把前半句读得稍长一点儿;抓住“!”,把后半句读得短促一点儿。)

2.出示多音字“喝”,再次认读,并相机指导另一个音hē(喝水)。

3.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相信其他动物都能听得见,那么有动物来买泥塘吗?他们说了些什么?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画出描写其他动物说的话的句子及描写青蛙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

4.组织学生交流。

(1)我们先来看看老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指名学生朗读老牛说的话。

课件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引导学生抓住“不过”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①出示词语“水坑坑、挺舒服”,指名认读,注意“舒服”的“服”读轻声,再扩展为“挺舒服”,借助语境理解“挺舒服”的意思。

②读了这段话,你认为老牛对这个泥塘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通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2)听了老牛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①出示生字“集、播、撒”,再次认读,借助语境理解“播撒”的意思。

②指名朗读句子。

③出示青蛙辛勤劳动的画面,师动情导入:草籽播撒下去了,青蛙经常施肥、浇水。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下,泥塘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④巩固认读生字“茵”。

⑤想象一下,周围长出小草的泥塘是怎样一番景象?

⑥快把泥塘边有小草的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吧!指导朗读,重点读好“绿茵茵”。(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边上勾画“绿茵茵的小草”。)

(3)青蛙又开始吆喝起来了,指名朗读:“卖泥塘喽,卖泥塘!”一只野鸭飞来了,他说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抓住“就是”,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课件出示: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①水太少了,会给野鸭带来哪些不便?

②难怪野鸭有点不满意,你能读出野鸭的心情吗?(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齐读。)

(4)听了野鸭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①青蛙为了从山里引些水做了哪些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②你能把青蛙的勤劳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齐读。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上添加“泉水”。)

(5)泥塘灌足了水,这下,泥塘总能卖出去了,于是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指名朗读:“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的吆喝声引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说的?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

①展开想象,扮演角色:当时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呢?你能扮演一种小动物按照刚才老牛、野鸭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②巩固认读生字“缺”。

(6)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①想象说话:青蛙是怎样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的?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上添加“树、花、路、房子”。)

②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小青蛙啊!谁能把青蛙的勤劳读出来?

(7)泥塘边有了草、花、树、小路、房子,泥塘里还有清清的水(老师指简笔画),这时青蛙又开始推销自己的泥塘了吗?指名朗读第11自然段。

①读了这段话,你知道青蛙为什么不卖自己的泥塘了吗?

②一边想象泥塘的美景,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议,再比赛读,后齐读。)

③巩固认读生字“泳、愣”,在语境中理解“愣住”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其他动物是怎么说的?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这些问题展开思考,体会青蛙的泥塘是怎么一步步变美的,为接下来的讨论明理做好铺垫。教学不仅仅基于故事情节的展开,还要立足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在反复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提高表达能力。

四、拓展表演,明白道理

1.同学们,青蛙的泥塘一开始是一个烂泥塘,青蛙不想住,现在变成了一个有树、有花、有草、有水、有房、有路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2.从这个童话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

3.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联系生活谈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课外,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写“卖、泉、应”三个字。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如,加一加识记“卖、泉”),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卖”是上下结构,第一笔短横在横中线上面起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泉”的第七笔是横撇,一笔写成,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开;“应”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第四、五笔两个点的写法。

3.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或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5.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观察,发现书写规律,注重书写反馈,评议修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抓住“其他动物是怎么说的?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这些问题一步步展开,融朗读、识字、想象、说话、明理于一体,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1.在举象立意中开拓意境。某特级教师说过:“读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借助语言文字还原出一个意象世界来。学文学作品,教文学作品,关键在于两条:第一条,能逐渐地掌握将语言文字还原出一个意象世界的方法和本领。第二条,能逐渐地领悟作者凭借语言文字烘托出一个意象世界的诀窍和秘妙。”在本课的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一下,周围长出小草的泥塘是怎样一番景象?”“当时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呢?你能扮演一种小动物仿照刚才老牛、野鸭的说法来说一说吗?”通过对文本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在诵读中促进体验生成。诵读是将无声的、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动态的、有情的听觉符号。通过诵读可以将作者要表达的情意传达出来,与此同时,获得一种与之相应的情感审美。本课教学中,教师把“读”作为重点,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里洋溢,在强弱得当、疾徐适宜的情感节奏中,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着浓郁的韵味。

3.在兴趣培养中激发阅读动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识字阶段运用谜语识字、字理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运用简笔画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在想象说话环节引导学生扮演角色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切实感受文本内容本身的精彩、生动、有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烦请留言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