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随着孔子名声逐渐扩建的天下第一人家衍

发布时间:2023/1/30 19:25:35   
绿申黄金补骨脂白斑套装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51523.html

随着孔子名声逐渐扩建的天下第一人家——衍圣公府

字数——阅读约4分钟

至圣先师孔子,自鲁哀公16年死后,便被世人铭记。历经汉唐,孔子的声望愈来愈高,到了开元27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从此,孔子的爵位终于从大夫晋升到了诸侯级别。而孔子的后代子孙,也因为孔子流芳百世的声名,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朝廷优厚的待遇。自唐玄宗赐给孔子“文宣”的谥号之后,孔子的后代子孙也都会被当朝天子封为“文宣公”。

但是,这种用先祖谥号冠在后代子孙名号上的做法,到了宋仁宗时期发生了改变。祖无择,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常博士。宋仁宗曾经想要加封孔子第46代子孙孔宗愿为“文宣公”,但被祖无择上书建言不宜,提议应该改称为衍圣公。

▲孔子立像

《宋史·祖无择传》:“时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宋仁宗觉得祖无择言之有理,自此以后,孔子的后代子孙都被封为衍圣公。此名号自宋代开始到民国时期,一路延续了多年。而孔子后代子孙的住所,也自然被改称为“衍圣公府”。

在山东曲阜,衍圣公府是三孔之一的孔府,另有孔庙a、孔林两处。所谓孔府,应该就是孔子居住的府邸,但实际上,孔子的真正住所已经被改建为孔庙了。公元前年,孔子的住所被“立为庙,岁时奉祀”。

而孔子的后代子孙,则根据“依庙建宅,宅庙合一”的原则,就近侍奉孔子,世称“袭封宅”。宋仁宗时期,因为孔门后代被封为衍圣公,另外扩建了衍圣公府。

孔庙与孔府相连,孔老夫子的住所被改为庙宇后,族人便在东边建立袭封宅。到了宋代,受封为衍圣公,整个又往东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布局。族人最初的住所,现今则叫孔子故居。

衍圣公府一家特殊的地位,源自于孔子本身就是中国历代读书人的榜样。除此之外,孔门的世代子孙也都是真正的书香世家。兼具象征意义与实际学问的孔门一家,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在庙堂学习的模式。

孔子的家,被称为阙里,位于当时鲁国宫阙的南边。现在可以看到衍圣公一家当时使用的水井。古井后面,可见一块“鲁壁”的石碑刻。这并非鲁国故城的墙壁,而是明代为了纪念孔鲋藏书的功绩所立的石碑。

《汉书楚元王传》:“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

《汉书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

关于孔鲋藏书的故事,历来说的玄乎,相传是鲁恭王想要扩建自己的府邸,准备拆了孔府。但要动手之前,却听到了钟罄等古代乐音的声响,鲁恭王恐怕惊扰了神灵,便罢手不拆迁孔子故居。后来,孔子的子孙却意外在墙中发现以蝌蚪文写成的珍贵古文经。

但实际上,这则故事处处充满疑点。首先,鲁恭王在世的时间,是公元前年左右到公元前年。但《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武帝末,是公元前87年左右,但也就是武帝末年,鲁恭王早已化成一堆白骨,更遑论拆屋造宫了。

▲孔鲋(前年?-前年)

另外,秦始皇焚书坑儒,制定挟书律,是公元前年的事情。当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因而将古书藏于家壁之中。后来,一直到汉惠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狭书律已经被废除。

此时孔子一脉的大宗,大约传到孔腾、孔忠、孔武等三代。家中藏书此等大事,后代子孙该如何忘记,当时的挟书律,是但凡抓获都要抄家灭族的死罪。短短过了30年,孔门后代子孙就忘了孔鲋的辛劳?

这完全不合情理。除此之外,挟书律既然已经废除,孔家人为何要等到40年后才将古书取出?甚至还让好大喜功的鲁恭王来拆家?若要深究,还有诸如此类的种种疑点,都让孔壁藏书越来越不可信。

▲衍圣公府平面图

目前保留下来的衍圣公府,从南至北一共有九进院落。包括厅、堂、楼、轩等间,号称“天下第一人家”。在孔府中的三堂与前上房之间,有一道内宅门,这是孔府内院与外部的分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1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