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济渎庙祭祀河神流泽长华豫未来

发布时间:2023/1/28 18:44:11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坐落于济源市区济水发源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前夕,毛泽东主席在文物专家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提供的古建筑名录中,将济渎庙画上双圈,要求严加保护。

因此济渎庙成为我国古代“四渎”中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落之一,有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26座,古碑碣40余通,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

《史记》上说,大禹治水“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可见早在上古时期,济水就已被列入四读之中了。

济渎庙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宋、元扩建,至明天顺四年()庙宇多达余间,占地33万余平方米,延至清末,祭祀不断,庙貌极盛。遗憾的是,清同治年间捻军起义,该庙主体建筑渊德殿等被战火焚毁。

济渎庙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暗含甲天下之意,古建筑排列在三条纵中轴线上,形成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的总体格局,占地面积平方米。

这里朱门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绿水环绕,曲径通幽,亭台楼榭,交相辉映,不仅是古代祭祀水神的圣地,更是优美的北方古典园林杰作。因此成为今日济源胜景之一清源洞府门为济渎庙的山门。

在历史上济水被封为清源公,所以祭祀济水神的地方就叫清源洞府,它的第一道门称为清源洞府门。门楼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牌楼建筑,已经历年风雨沧桑而雄姿未改,堪称奇迹。

中间大门和御道,是专供皇帝及其钦差大臣前来祭祀之用,而其他官员只能文东武西分列两侧。济渎庙的第二道门称清源门,用材硕大,比例适当,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在清源门内,古时4座碑亭相对,现仅存2座。东边碑亭内的元代赑屃于年发掘出土,其上石碑不存。西边这通石碑年出土,保存完好,称“大明诏旨”碑,落款是明洪武三年(),说明此碑已在庙内度过多个春秋。碑文内容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圣旨。通过此碑,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对岳镇、海、渎等自然神祭祀崇拜的发展过程。

渊德门为济渎庙第三道门,明代中期建筑。清代同治年间,济渎庙中最有价值的主题建筑渊德大殿及回廊,完全被捻军张宗禹部焚毁。20世纪上半叶战乱期间,庙内近百株古柏被伐,一对铁狮和一尊铜像被日本侵略军盗走。

目前渊德门内西侧尚存一棵汉柏,有年左右的树龄。清代沈荣昌诗云:“汉家何人留此柏,王母桃核生磐石。伏流千里养根株,脊土百年长寸尺。”

相传此树是王母娘娘的仙桃核化生,民间奉为神树。距汉柏不远的中轴两侧,还有两口对称的古井。近年按照明代《济渎北海庙图志碑》图标所示,恢复了2座井亭和周围82间回廊,古色古香,气势不凡。

渊德大殿建于宋初,现遗址柱础历历在目。根据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柱础直径等于其上柱子高度的十分之一强,而此殿的24根柱础直径都有60厘米,可见渊德大殿之雄伟。

济渎寝宫位于大殿之后,为面阔五间、进深四架椽的单檐九脊殿。寝宫重建于北宋开宝六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河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

作为全国地上文物第二、地下文物第一的文物大省,河南现存的宋金时代单体木构建筑仅三座,而济源就占了两座,即济渎寝宫和奉仙观内多年的三清大殿(另一座为少林寺初祖庵大殿)。济渎庙共有三尊济水神塑像,渊德殿一尊站像、一尊坐像,而寝宫内则供奉济水神的卧像,故称济渎寝宫。

回廊墙壁上镶嵌的石碑,其中有几个历史艺术价值较高,如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颊的《投龙简记》碑、唐代薛希昌的《游济渎记》碑等,书法非常漂亮;宋代的灵符碑,俗称鸟虫体、蝌蚪文,至今无人辨识。通过这些石碑,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皇家祭祀水神的盛况。帝王祭祀水神,包括渎神和海神。

江,河,淮,济四渎中,济水称为北读,因北海远在今天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祭颇艰,唐代有人建议:济渎龙池是个海眼,潜通北海,据此即在济渎庙内增建了北海祠以方便就近祭,北海在济渎庙中自成独立体系,又与济读庙整体布局相协调,其主体建筑仍以济读庙的轴线延伸,形成祭祀重心。

临渊门是北海的山门,重建于元大德四年(),为河南省现存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龙亭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造,三面环水,凸于池内,因此又叫水殿。其柱础为宋代构件,柱子为元代遗物,而顶部则为明代重修,一个小小的亭子盖几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这里是古代帝王派铁差祭祀北海神的主要场所,主祭官员将向池中投掷金龙玉简。

年8月整修济读池时,曾发现北宋熙宁元年()玉简一枚,简文标明当时所投祭物还有金龙,是当时最高规格的祭品济读池分东、西两个泉池,为济水发源地,又名“龙池”“北海池”。北海祠所有建筑都围绕济池构建,龙亭对面为灵渊阁和北海神殿(遗址),池边还有桥亭、白虎亭、无梁殿等。

灵渊阁重建于明代,阁前石勾栏上的透雕宝瓶与“卍”图案,为典型的宋代做法,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宝库中罕见的宋代石雕勾栏实物。东西泉池上并列三座宋代石桥,与周围亭台池交相辉映,形成北方古典园林风格早晨顺亭东望,雾气氲笼罩池面,迷迷蒙蒙犹若薄纱,当晨曦初露,旭日东升,橘红霞晕大似车轮,妙如美女出浴,风姿秀逸,跳跃升腾,若影若幻,景象万千,游者无不叹为观止。

“济渎晨霞”历史上就为济源九景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千年风雨的济渎庙又获新生。文物部门还多次对寝宫、清源洞府门、玉皇殿、龙亭等主要建筑进行维修。玉皇殿前汉柏高20余米,围长6米多,枝叶尚茂。

相传唐代大将尉迟敬德当年监修济渎庙时,曾在树上挂过钢鞭,故称“将军柏”。明代尹安诗赞:“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殿后高台上的长生阁重建于清代,露台前横生长青松柏,台壁镶嵌有元代集贤殿大学士许有壬手书“天下第一洞天”石刻题额,书法大气磅礴,雄浑有力。

明代河南巡抚蔡汝楠将此石刻由王屋山移至庙内,一为易于保护,二为方便祭祀,三是将仙境与道境融合,有自然天成之美。

#旅游·动态成长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1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