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习性 >> 在孔子的故宅中,有一面魯壁,在这面墙
在山东曲阜,孔子的故宅老井的东面,有一段红墙黄瓦,看上去像影壁一般的墙。这段墙其实既不是影壁,也不是普通的分隔空间的用墙,它不仅有着自己独有的名字“鲁壁”,而且在这面墙中,还出土了一部奇书。这段墙到底有过怎样的故事,在墙中又出土了一部什么样的奇书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思想领域,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成为历代封建帝国的精神准则。晚年时,他还修订了《诗》、《书》、《礼》等六经,在此后的千百年来,始终被儒家弟子们奉为经典。此后,一直到秦朝建立,孔子的儒家学派虽然还没有成为天下学说的“武林盟主”,但一切还相安无事。直到公元前年,出大事了。
这一年,秦国已经统一了天下,秦始皇没有选择儒家学派,而是选择了法家学派的李斯,担任了自己最重要的助手——丞相。在推行郡县制时,这一制度遭到了太子的老师,博士淳于越为代表的一大批儒家弟子的反对。以至于,在一次君臣的宴会上,淳于越竟然当众与秦始皇发生了言语冲突。这场冲突直接导致了历史上一个重要文化灾难的发生,就是焚书。具体操作就是,除秦国史记、医药、占卜、农作书籍外,其余一切书籍全部烧毁。并明确要求,天下任何人不得藏书,否则,罚筑长城四年。如果真的按照秦始皇的要求执行,那么,人类的一大文化成就就真的消失了。
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在关键时刻,为了不使祖宗的儒学精髓被付之一炬,他偷偷地将孔子修订的《尚书》、《礼》、《论语》等经典砌到孔子故宅的一面墙里。然后,为了避免官府的追迫,他还跑到嵩山隐居起来。一直到死,孔鲋也没有向别人透露墙壁藏书的秘密。
秦王朝过去之后,儒家学派开始占领封建王朝的思想高地。这时,人们想到了孔子修订的那些儒家经典书籍。可是经过了秦始皇的焚书之后,书籍是找不到了。于是只能由还活着的老儒生,靠着记忆,口头传经。可这样一来,文化的传承可就乱套了。老儒生们凭借记忆传下来的儒学经典,本来就因为记忆的模糊和偏差,导致得出的结果各不相同,现在还要加上老儒生们各自不同的理解。于是,当年孔子的一部《尚书》,老儒生们硬是给弄出七八个版本,还都说自己的是正版。
这种正版伪版之争一直到公元前年才结束。这一年,刘馀被封为鲁王。新王上任,打算扩建自己的王宫,这就要拆除原来孔子故宅的一部分墙。结果异事出现了,拆墙时,突然天上传来丝竹金石的声音。在乐曲的伴奏下,人们从墙壁里,发现了几十篇儒家的经书。当时,虽然没有碳14鉴定,但这些藏在墙里的经书,都不是用隶书书写的,用的是一种时人几乎看不懂的蝌蚪文书写在竹简上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古书。孔鲋藏书的秘密,这才被人们发现。重要的是,这些书绝对是当年的正版、原版。
这批古书的发现,一下子纠正当时流行的儒学经典的版本问题。可遗憾的是,这批古书却并没有引起统治阶级的重视,时间过了许久,这批竹简竟然又消失了。以《尚书》为首的一批儒学经典,渐渐又出现了多个版本,不仅篇目数量有多种多样,在内容上,有的篇目,不同的版本竟然有一字不提的情况。哪一版《尚书》是正版的争论,又出现了,并且依旧无果。
年7月,一批出土的竹简被送到了清华大学,就叫清华简。经鉴定,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的,一共有枚。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经过专家解读,这些文字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都有区别,但其内容,却是真正的《尚书》。可以肯定,这批竹简,正是儒书经典《尚书》的早期版本,而且还是绝对的官方正版。这批竹简来自何方,其主人是谁,今天已经不可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很可能就是当初从鲁壁中出土的那一批儒学经典。而那面看似普通的鲁壁,已经成了中华文化脉络不断的一种象征,值得人们来参观缅怀,观瞻纪念。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