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浅析丨上美厂迷惘年代里造就艺术最高峰山

发布时间:2023/3/3 13:32:48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国漫史上的金字招牌,现如今非要讲国产动画的佳作其中一半都出自上个世纪的上美厂。而广为人知的作品非常多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阿凡提》等等,同时在上个世纪在没有电脑特效的辅助下,上美厂造就了震惊世纪“水墨动画”。而上美厂的“水墨动画”从年出品以来总共只出了四部“水墨动画”,分别是年《小蝌蚪找妈妈》、年《牧笛》、年《鹿铃》、年《山水情》。四部水墨动画皆是国漫经典,但其中当属上美厂最后的水墨动画《山水情》最为出色,距今32年的《山水情》依然是国漫艺术最高代表作。但是,《山水情》并非诞生在上美厂最辉煌的时候,而是诞生在上美厂最迷惘的年代里,或许正是这份迷惘才造就了《山水情》独有的氛围与情感。

八十年代上美厂迷惘在动荡的国漫市场里

从上美厂年建厂到年可以说是上美厂最辉煌的时候,《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等等作品都奠定了上美厂世界一流的制作水准。年至年我们国家经历了“文革”,上美厂在此期间仿佛失去了灵魂,作品大多千篇一律。年“文革”结束后,上美厂的匠人们将心中所堆积的才华全部倾注在作品里。年《哪吒闹海》、《阿凡提》,年《雪孩子》、《三个和尚》等等佳作,可惜的是八十年代上美厂尚且佳作云集,但重开国门后上美厂也注意到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巨变。

铁臂阿童木

六十年代日、美正在积极普及彩电,而动画制作团队也察觉到时代的变化,最初是电影院银幕热场的动画片,逐渐转向了彩电上。而日本的手冢治虫开发了一套新的动画制作流程,最大化节省制作的成本,而再此流程下出品的《铁臂阿童木》更是收获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此后日本动画制作公司纷纷效仿。在国漫沉寂的十年里,国外的制作模式,面对平台都有所变化。

变形金刚

进入八十年代象征国漫的上美厂也察觉到了外面的变化,可是国外动画占领国内动画市场来得非常迅猛,而且用的“招式”是彼时的上美厂从未想过也从未见过的。如《变形金刚》在国内首播的时候,动画制作团队是几乎没有收转播费用的,但是它们迅速占领了玩具市场,依靠动画玩具它们依然完成了盈利。而日漫方面则是迎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期,《聪明的一休》、《七龙珠》、《哆啦A梦》等等作品迅速收获了一大批国内孩子的喜欢。

哪吒闹海

反观上美厂,虽然在八十年代是上美厂最高产的年代,但依然阻止不了因商业招揽而流失的人才。同样没有像日本与欧美那样用玩具和知识产权获取应得的资金,上美厂陷入了迷惘,迷惘在如何完成商业化转型、如何在国内市场“存活”下去。

宫崎骏的到访

年宫崎骏与高畑勋孤注一掷拍摄了《风之谷》,年《风之谷》上映在日本大获成功。而作为辛苦的奖励,两位导演准备游览中国,而途径上海则选择拜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这次见面却让宫崎骏大失所望,因为宫崎骏与高畑勋携《风之谷》胶片而来,带着诚意想要交流的是动画的艺术。但,上美厂最关心的是彼时日本动画的原画计件制、以及如何降低制作成本这些问题。这让宫崎骏非常失望,宫崎骏曾公开批评手冢治虫那样的动画制作模式,为了钱去制作动画绝不是宫崎骏所期望的;而彼时的上美厂刚好触及到宫崎骏的逆鳞,这次对话后宫崎骏更是闭口不谈在中国的遭遇,直到年高畑勋接受国内采访后才转述了“宫崎骏当时对上美厂的大失所望”。

现在知道这段故事的动漫迷,大多会斥责上美厂追求利益,不顾远道而来探讨动画艺术的宫崎骏。但上美厂的做法或许对宫崎骏个人而言很糟糕,可是对于上美厂自己而言这是必要的问题。八十年代的上美厂正在为转型积极筹备,他们需要了解国外的制作模式,也需要了解他们的体制;而这一切对于上美厂而言仅仅是为了在国内新的市场里“存活”,因为只有“存活”才会有后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作更多属于国产的作品。

《山水情》象征在上美厂时代迷惘中的传承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如今的国漫作品里依然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在艺术层面上超越《山水情》。《山水情》的总导演是上美厂第一任厂长特伟老先生,为了《山水情》更是邀请了国画大师吴山明做人物设计,请了国家古琴一级演奏家龚一负责动画中的古琴演奏。

《山水情》

《山水情》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一位老琴师病倒在荒村渡口,被一少年救助;翌日老琴师身体康复,取出古琴并弹奏一曲,少年被琴音所吸引。见少年为琴音所吸引,老琴师便收少年为徒,春去秋来少年的琴艺愈发精湛;一日老琴师见雏鹰离开母鹰独自翱翔的情景,便带着少年游历山川;当少年随老琴师登上高山,老琴师略有所思后将古琴送给了少年,而后转身离去消失在山野之间,少年目送恩师背影后,盘坐与悬崖峭壁之上,抚琴弹奏了一曲。

衣钵相承

《山水情》的故事最主要讲述的便是传承,而无对白的水墨动画演绎将《山水情》所想表达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山水情》作品本身就足以堪称艺术。但当我们结合彼时上美厂的状况去品味《山水情》又何尝不是一种诉说,《山水情》亦是特伟老先生在上美厂最后作为总导演指导的作品,故事中的传承何尝不是特伟老先生与彼时的上美厂想要去做的。要知道从万氏兄弟做出第一部国漫作品开始,国漫历史中上美厂顶了半边天。可到了八十年代时代的进步与改变,让上美厂想要转变想要传承;可惜上美厂终究没能成为《山水情》中的老琴师,而彼时的国内也没有谁能成为《山水情》中的少年。

特伟老先生的漫画肖像

特伟老先生的《山水情》最终诉说了美好的传承,一曲琴音,感恩与师,高山流水,衣钵相承。惜哉的是,彼时上美厂依然接受着残酷的市场竞争与人才流失,九十年代上美厂进入了全面低谷,年上映了转型的商业佳作《宝莲灯》,未曾想《宝莲灯》却关上了国漫商业化的大门,而上美厂也彻底沦落至今。

金字招牌

现如今的新国漫中并没有上美厂的身影,唯一闪烁的依旧是那些经典动画开头,画面中象征曾经国漫辉煌的金字招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