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种类 >> 动画片民族风引领创作时尚中国日报网
近日的影视行业,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作品显得格外亮眼。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以47亿元票房荣登中国电影市场排名亚军的宝座,还燃爆海外市场,在澳大利亚上映首日就创近10年华语电影在澳开画最高票房纪录。不仅如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录片、动画片展播片目中,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国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等多部动画片创新性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经典故事的讲述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民族精神,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动画,近几年呈现出别样的发展面貌。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禹治水》,再到《姜子牙》《八仙过海》《愚公移山》《中国神话故事》,越来越多的创作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题,一笔一画勾勒出中国动画产业的崛起之路。这些作品的出现,既是创作者技术积累、文化积淀和艺术积蓄的结晶,也是多年来中国动画界积极探索开拓的经验集合,还是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以每年平均50部左右动画电影以及8万多分钟电视动画的体量不断滋养着观众审美经验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使然。
选材视角的回归为创作开辟全新发展空间
重新审视中国动画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在国内外享有盛名。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诞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或从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中取材,或采用剪纸、水墨等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审美底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世纪之交时,这一良好的创作风气却有所减弱。创作重模仿轻原创,形式热闹却内容浅显,类型单一且风格趋同,无论是剧情还是场景,中国元素越来越少,有的作品甚至看不出是国产动画。这种现象引起了当时中国动画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