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咸宁报道
人物名片:57岁的刘新国,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一直有返乡创业的梦想。经多方考察,他发现青蛙养殖很有发展前景。年,他回乡承包了15亩地,试着养起了青蛙,如今年收入百万元。
采访时间:7月25日
采访地点:嘉鱼县新街镇汉鑫青蛙养殖基地
口述实录:
我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年,在机缘巧合之下, 得知青蛙养殖市场前景不错。每斤蛙35元左右,饲养管理到位的话,亩产值可达上万元,确实是可以发展的产业。
算清楚了账,我便萌发了养殖青蛙的念头。当年,我在晒甲山村5组流转了15亩水田养殖青蛙。
创业之初,我面临诸多挑战。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加上天气等原因,青蛙成活率低、产量不高,这让我吃了不少亏。我不想放弃,既然已经走了养蛙这条路,尽管困难重重,但绝不能停歇,并且还要继续走好。
尽管当时我的“蛙兵团”还没有为我创造效益,但是我不放弃,一边自学青蛙养殖相关知识,一边结合水质、气温等,查看环境是否适合青蛙繁殖、生长。
同时我办理特种养殖等相关证照,并建起了汉鑫青蛙养殖基地。我投入资金35余万元,搭建网棚,修建蛙池,并从华中农业大学购进蛙苗放入蛙池中,开始精心饲养。
养蛙绝不是轻松活,平时,我可以说是“技术总监”了,我不仅要做好从小蝌蚪变青蛙,小青蛙变成品蛙,引导幼蛙从活体食物到固体食物吃食的管理,还要开展病虫防治,防止蛇、老鼠、鸭子、鸟对青蛙的咬食,造成损失。
对于创业过程中,新街镇相关部门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帮扶,一直心存感激。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资金方面,镇里提供的相关政策非常好,给我们贴息贷款,在销售渠道方面,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班,对销售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青蛙养殖,不仅富了养蛙人,也富了一方村民。如今我成了当地养蛙行业的“土专家”,不断有养殖户来基地咨询和学习。(本报记者?王恬?整理)
责编: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