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野追梦,听取蛙声

发布时间:2023/4/20 13:57:46   
                            

推荐阅读

一图读懂村“两委”换届工作总体要求未来,“刷脸”可防拐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我们从未停止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赣鄱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

东方女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透过平凡生活的温度与感动,一个又一个的小康故事,生动体现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竹香四两蛙。”这份大山开的处方,治好了陈运娇十多年的过敏性鼻炎。

年,一直在赣州瑞金市围着孩子打转的陈运娇在送完小儿子上大学后,突然决定一个人回山里老家创业养石蛙。身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说她人到中年有好日子不过。但陈运娇不这么觉得,之前家里一直都靠在广东教书的丈夫一人养家糊口,她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

她像燕子衔窝般一切从零开始,对修房、养蛙、采山货的“高饱和”生活充满了新奇和干劲。无数个深夜,忙碌了一天的她独自仰望星空,想着自己不仅要做发光的星星,还要点亮整个大山的夜空。

山路有曲折

陈运娇家在瑞金市拔英乡邱坑村半岭小组。形容拔英乡到邱坑村的路有多陡,用瑞金话叫“上哩岽看不到下岽”,意思是上坡看不到下坡,开车甚至要站起来才看得到前面的路。

郁郁苍苍的竹林环抱,雾气朦胧,山路两侧沟壑纵深,还没修路前,车子都过不去,从乡里到村里有30里路,只能靠脚爬坡越岭2个多小时。路只通到她家对面的山脚,中间还隔着一片稻田。石蛙厂建在离家一里路的地方。

拔英乡邱坑村半岭小组

建石蛙厂要先挖四个塘,分别用来做种蛙池、孵化池、蝌蚪池、石蛙产卵池。奈何山路狭窄泥泞,挖掘机根本开不进来,陈运娇只好自己用铁锹挖。本来一个女人力气就不够,河床里石头多就更难挖。陈运娇十个手指的关节部位都红肿变形,时常隐隐作痛。

大山的生活条件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山里用的是低压电,用电饭煲煲1个小时饭还是夹生的。人们与外界隔绝,物资和商机全挡在了山外,几个月都见不到一个生人。留在村里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这就是年陈运娇回到家乡时的现状。

但陈运娇就是要回大山养石蛙,她说:“大山较城市相比是很落后,但却给了我们很多天然的馈赠,漫山遍野的竹子、红菇、冬笋,有时还能见到野生的灵芝,只要你肯挥锄头就一定不会挨饿。而且大山的自然条件最适合发展养殖业,养石蛙不仅安全健康,还能保护生态。”种蛙池边汩汩而涌的山泉水清澈见底,她对未来很有信心。

冬笋和笋干

“蛙业”有专攻

吃石蛙不仅强筋健骨,还能平喘止咳治肺气肿。可养大石蛙并不容易,和它们极高的药用价值和昂贵价格相对应的,是漫长的生长周期。一只石蛙一年才长一两肉,至少要养三年才能卖,半斤以上的石蛙更是要养五到六年。

它与牛蛙不同,不吃饲料吃活体虫,陈运娇在几个蛙池的上方用竹子搭了架子养南瓜,一方面可以给石蛙遮阳避雨,另一方面可供饲养蝌蚪、活体虫。

种蛙池

除了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蛇鼠要防外,“水”是养殖石蛙的最关键因素。石蛙喝的水比人喝的都干净,要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