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习性 >> 最重要的道教经典,不是道德经,作用很
有一部道教经书,被抱朴子葛洪称为最重要的道经。或许有人会说,最重要的道经当然是《道德经》了。实际上,葛洪对《道德经》有很多微词。他认为的最重要的道经,是一部名为《三皇经》的道经。
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女娲。《三皇经》与此对应分为三卷,即《天皇经》、《地皇经》、《人皇经》。经书以三皇命名,可知其威力不小。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造人。三皇无疑对道教的创建产生了重大影响。
细考传说和史迹,三皇必然是早期部族中的大祭司。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传下来的两人画像,一般为两位神祇人首并立,蛇身缠绕在一起。这很明显为巫师的形象。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证明地皇神农氏乃部落巫师。上古之时,巫医不分。巫就是医,医就是巫。“医”的繁体字原本作“毉”。后来人们发明了酒,发现酒有药用价值。“医”字才写作“醫”。神农氏为医药师之祖,当然也是大巫。三皇既然是大巫师,留给道教的当然不只有神话传说,更大的影响在于巫术。三皇的巫术,有一部分便留存在《三皇经》之中。
文献记载说《三皇经》用蝌蚪文写成。蝌蚪文即篆书,看上去像鸟的足迹。一部《三皇经》记录的是早期道教最重要的法术--符箓。道教传说,符箓的发明者为元始天尊或太上老君。最早制作符箓的或许是张天师。道教崇拜黄色,用黄色的符纸,再用代表纯阳之力的朱砂,将符文写在符纸之上。祷告三清祖师,将神将召入符箓之中,则大功告成。不同的符箓,作用和威力各不相同。《三皇经》记载的即是形形色色的符箓。
《三皇经》上的符箓为什么威力巨大呢?这大概是源自于古人对文字的崇拜。古人认为文字本身具有召神劾鬼的力量。中国的文字是黄帝的大臣仓颉创造出来的。当他造出文字的时候,天地出现异象:“天雨粟,鬼夜哭。”鬼害怕为文书所劾,因此在文字被发明的晚上,恐惧地哭了起来。《三皇经》为天、地、人三皇符箓全集,其神奇作用令人神往。
葛洪说,“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瘟疫气、横殃飞祸。”由此观之,《三皇经》的神奇作用是全方位的。因此只有名列仙榜之人,才有可能得传此经。《三皇经》最初的传出者为东汉末著名道士帛和。帛和本为辽东人,后到终南山拜董奉为师。董奉教给帛和服气辟谷之法,并对他说,“我也只会这些本领,不会炼丹。你趁着年轻,不妨多走些地方,多学点东西。”
帛和听了董奉的话,游方到道教第三洞天西城山,向仙人王方平学习。王方平告诉他,“大道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你可以到西城山洞修行。注意看北边的石壁,当你能看到文字显现时,便得道了。”帛和在石洞中修炼三年,终于看到石壁显现出文字。他连忙把这些文字和图像抄录下来,这些文字图像便是《三皇经》。帛和将《三皇经》看了一遍又一遍,始终无法读懂,只好去请教师父王方平。王方平教了帛和几句口诀,帛和这才豁然开朗,深悟《三皇经》的妙处。
道教传说,《三皇经》为纯阳精气所化,遇急难之时,可感通天兵天将救护。信奉、佩带、书写《三皇经》,可具有呼风唤雨、得偿所愿、延年益寿等无穷法力。由于其作用太过于神奇,终于遭致统治者的忌恨。唐朝时以道教为国教,对道教持大力弘扬的态度。但《三皇经》因其神奇的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仍受到查禁、焚毁。
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府在一个犯人王氏的衣笼中搜出《三皇经》。在这部经书上记有:凡诸侯有此文者,必为国王;大夫有此文者,为人父母;庶人有此文者,钱财自聚;妇人有此文者,必为皇后。朝廷看到这样的文字,哪有不怕的?于是下令将道观和民间所存的《三皇经》全部烧毁。
号称最重要的道经--《三皇经》,由于其神奇作用,就这样被焚毁。后人再也无缘看到这部经典的原貌,真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