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种类 >> 这3个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同时
文/皮先生
观看,考察,不是一般地随便看看,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高级形式。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脑获得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是通过视觉渠道(眼睛观察)得到的。
许多父母和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带着两三个儿童在田头漫步,常常会有一两个孩子仿佛什么也看不到,感到没意思,而另外也有的孩子却什么都看不够,大人叫他走他都不动窝儿。回来一问,他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什么小蚂蚁、小蝌蚪、小青蛙呀,小鸟、小鱼、小蝴蝶呀,树、河水、云彩、太阳呀,兜里装着捡来的小石子、小草叶、小羽毛。如果一次田头漫步,几个孩子的收获就如此不同,那么若干年积累下来,这几个孩子在智力、知识上的差距会有多大。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孩子满月以后,如果天气好,就可以把他抱到户外去走走,接触大自然。1岁左右的孩子对突然出现的事物已有感觉,但他还不是自己主动留意到的,也还不知道有什么可看的,更不知应怎样去看。这时成人应对他进行培养,使他对周围环境中突然出现和消失的事物,有灵敏的反应,浓厚的兴趣。比如晚饭后抱孩子上街散步,路灯突然亮了,就要赶快指给孩子看,对他说:“快看灯,灯亮了!”对于孩子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可以用语言和手势引起孩子的注意。1、2岁的孩子已可以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早上醒来让他看太阳,刮风时让他看看窗帘在动。上托儿所的路上看看天。
这时的孩子,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和区别,已能有所认识,成人应在观察时进行引导。比如,天阴了,就下雨。下雨了,就要打伞。雨和雪是不一样的,阴天和晴天是不一样的,冬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等等。再比如吃饭的时候,要引导孩子看看家里还有谁没来吃饭,叫他去请。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记忆力,但理解力还很差。所以,他们只能观察不同事物在现象上的一些区别、联系,对事物本质上的区别、联系尚不可能有认识。比如他看到小鸟会飞、小猫会抓老鼠等现象,就能记住。当小猫不在眼前时,你对孩子说“小猫飞了”,孩子也会真的相信。所以,这时大人尚不要急于向孩子解释不同现象的不同本质,只要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现象,对各种现象之间的区别、联系有一些了解,就可以了。
3岁左右的孩子对新奇的事物越来越敏感,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了。这时,大人可以对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作一些简单、明确的解释,要培养孩子自己发现各种细致差别的能力,使孩子对自己的发现有愉快的体验。比如对声音的认识吧:两岁左右的孩子,已能认识和区别鼓声、汽车发动机声、喇叭声、自来水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收音机放出的音乐声、钟表的“嘀嗒”声、小鸟的叫声等等。到3岁左右,孩子就可能提出鼓为什么一敲就响的问题了,这时大人就要告诉孩子声音是由于物体震动而发出来的,让他摸摸正在发声的琴弦、鼓面,引导孩子由观察现象,到进一步对本质有一定的了解。
3岁左右的孩子,观察事物比两岁时细致多了,这时大人可以带孩子玩“找夏天”、“找秋天”、“找冬天”、“找春天”等游戏。比如在夏天,让他找出太阳直射,发出炎热的光,草木繁盛,雨又多又大,家里铺了凉席,开了电扇,安了纱窗,人们穿短裤,好出汗等现象。冬天的时候,再让孩子找找有哪些与夏天不同的地方。
在引导孩子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时,要注意:
1、按顺序观察
婴幼儿观察各种现象,开始时总是东看一点,西看一点,哪里色彩鲜美、特征明显,他就看到了,其余的就看漏了。这就需要成人对孩子进行培养,使他学会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去观察。比如要让孩子认识“竹”,可以先把孩子带到公园里去看竹林,再看一只完整的竹,从根到茎到枝到叶。然后再拿个竹笋,先看外形,再剥笋皮,最后用刀从中间破开,把成人的说、讲,和幼儿的问、看交织在一起进行。然后再领着孩子去看竹匠怎样把竹子破开,做成各种用具……这样顺序地看,看得完整、准确、细致、深入。这样做,虽然孩子当时记不住多少,但对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2、调动各种感官参加
婴幼儿是依靠眼、耳、鼻、舌、皮肤、口去接触外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最初认识的。在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时,要注意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比如在吃水果时,就要让孩子摸摸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是软是硬,是温是凉;再嗅一嗅是什么气味,尝一尝是甜是酸。如果是吃西瓜或椰子,还要先拍拍或摇摇,听听是什么声音。这样,动员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听觉共同活动,对事物的认识就更全面了。家里的厨房是孩子观察各种餐具、蔬菜、食品的最好场所。买来菜以后,可以让孩子把菜篮子拎一拎,问他重不重。摘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蹲在旁边看,韭菜绿,白菜白、罗卜光溜溜,黄瓜皮刺手。让孩子闻闻葱蒜、鱼肉等的味道。菜饭烧好以后,再让孩子看看、闻闻、尝尝。也可以让孩子闭住眼,让他闻闻、尝尝菜的味道,猜猜是什么菜。要注意提醒孩子不可乱摸乱尝。
3、创造必要条件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必须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金鱼、蝌蚪、蚕、翊蝇、蛐蛐、蜗牛、河蚌、鸟龟等小动物,都可以让孩子喂养、照应和观察,大人从旁指点、讲解。在讲以前,大人应作些准备,然后提醒孩子观察:小蜗牛吃什么东西?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蚕怎样成长变化?帮助孩子作些观察记录。当然,不要一下养许多种动物,最好是经常有变化,每次同时养两三种,这样孩子观察的效果会好些。再如,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在院子里种花草、蔬菜,家里养几盆花,冬天在屋里养一点白菜根、大蒜瓣、萝卜头等。也可以带孩子去看农民劳动、看园林工人种植,以后定期去观察生长变化情况。最好让孩子自己动手,松土、撒种、浇水,使孩子从种到收,参加全过程,进行观察比较。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做些实验,比如拿两盆同样的花,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罩在阴暗不透气的玻璃瓶下,经过一段时间,拿出进行比较,向孩子解释阳光和空气对植物的作用。再如拿两个白菜心(带根的)放在分别盛有红色水和蓝色水的两个碟子里养着,过一段时间,看到白菜心分别发红和发蓝了,叫孩子观察,向他说明植物从哪里吸收水和养分。种植的东西应力求多种多样,有各种季节开花结籽的,有花、叶、根、茎形状不同的?对各种植物的观察,要从春到冬、年复一年、经常不断。观察的内容要适时变换。这样,孩子可以掌握许多生动有趣的知识。
笔者寄语:
总而言之,只要大人注意利用有利条件,及时引导,孩子就会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以上就是今天的知识分享,你学会了吗?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