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留下5个孩子,如

发布时间:2025/3/24 13:31:48   

小时候学过的鲁迅文章里,闰土的形象还记忆犹新,而这个人物其实是有原型的。

很多年后,鲁迅又见到了闰土,闰土不再是当年那个充满朝气的少年,而是对鲁迅毕恭毕敬,称呼他为“老爷”,甚至让自己的孩子给鲁迅下跪磕头。

到底是咋回事,让曾经的少年变成后来的样子?那他的后代又如何了呢?

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为了给长子谋个官职,花了一万两白银去贿赂,结果意外卷入了科举舞弊案。不仅官职被撤了,家族也因此衰败了。

为了能活命,周福清只好凑钱去疏通关系,虽然之后罪名改判成监禁,但这场官司还是让周家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本来鲁迅的生活应该是衣食无忧的,但从那以后,他不得不过上清贫的日子。不过,就算是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每当祭祀或农忙季节来临,周家都会雇佣一些短工来帮忙,而闰土的父亲章福庆就是这些短工中的一个。

每到忙不过来的时候,章福庆总会带上他的儿子章闰水,而“闰土”的原型就是章闰水。

那一年的正月十五早上,鲁迅家终于盼来了一位稀客——闰土和他的父亲章福庆。闰土穿着崭新的棉袄,头戴一顶蓝边黑布小帽,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闪亮的银圈。

章福庆穿着旧袍,上面打着补丁,腰间系着一条布带,背着简陋的行李包,看着两人出现在自家门口。鲁迅见状,高兴地跳了起来,赶忙迎了上去。

“闰土哥,你可算来了!”鲁迅乐呵呵地说道。

闰土腼腆地点点头,笑了,章福庆恭敬地向鲁迅问好,还让闰土叫鲁迅“少爷”。

“谢谢福庆伯把闰土带来,这次祭祀就靠你们父子俩了。”鲁迅的母亲端着饭菜过来,笑着说。

吃过午饭,鲁迅就急不可耐地拽着闰土在院子里溜达,给他介绍家里的状况。

闰土哥,你瞧,那是我的书房,里面有好多有趣的书!

还有那棵大槐树,以前每年夏天我跟二弟、三弟总在树下捉迷藏!

这是我的卧室,我在墙上贴了很多画,等会儿带你去看看......

闰土跟在鲁迅后头,眼睛亮晶晶的,透着新奇和喜悦,他还给鲁迅讲起了自己家里的那些事儿。

我家有好多西瓜地,每年七八月份就能吃到又甜又脆的大西瓜了!

秋天一到,海边就能捡到好看的贝壳,我捡得最多的一次,满满一袋子都是!

另外,到了除夕,爹爹会做美味的汤圆,我们一家人还会在院子里放天灯,你一起来呀!

鲁迅听得出神,脑海中浮现出闰土描述的画面,他不禁对闰土的生活充满向往,觉得自己整天被关在这深宅大院里,连门都不能出,真是无趣极了。

“我也想去你家玩呢,”鲁迅说,“等这次祭祀完了,我就去求母亲带我去你家住几天,到时候你得陪我玩啊!”

“太好了!”闰土很高兴地说,“我能教你抓鱼、烤蝌蚪、捉蜻蜓……咱们肯定能玩得特别高兴!”

俩小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院子里飘荡,这纯纯粹粹的约定,让他们觉得特别美好,充满期待。

后来的这些天,鲁迅天天都跟闰土待在一块儿,白天,他俩一起看管祭祀用的东西,还有那些吃的和供品的摆放,到了晚上,就猫在偏厅的炕上唠嗑。

鲁迅听闰土讲了好多乡下的趣事,像冬天怎么在田里用竹竿和糠麸做陷阱捕鸟,还有仲夏夜里咋守着西瓜地追夜猹,闰土讲得可生动了,鲁迅感觉自己就像真的在那片瓜地里,亲眼看到了夜色中的猹。

鲁迅在大宅院里没听过这些事,觉得很新奇,也很有吸引力。他还给闰土讲了自己读书时读到的故事,比如《山海经》里的怪兽传说。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不觉得辛苦,也不觉得无聊。

眼瞅着正月就剩最后一天了,这也表示闰土得结束在鲁迅家的活计,跟他爹回老家去了。

这天晚上,鲁迅心情很差,他帮闰土收拾行李,嘴里小声嘟囔:“我真舍不得你啊,闰土哥,你走了,我又得一个人待在这高高的围墙里,太无聊了......”

闰土看起来很失落。

“我也舍不得离开啊,少爷。这段时间你带我见识了那么多新鲜事物,我还学会了好多东西呢,我会想念你的......”

你写信给我呗!我也会回信的!

“我认字不多呀......”闰土挺不好意思。

“没事儿,我教你写字!到时候我肯定认真给你回信!”鲁迅安慰他说。

两人一声不吭地把闰土的行李收拾好,然后并排坐在炕上开始吃晚饭。

第二天一大早,章福庆收拾好简单的行李,要和闰土一起回家。鲁迅紧紧拉着闰土的手,眼泪汪汪地求着母亲让闰土留下,但很快就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孩子,你得听话,闰土他有家,不能总在咱们这儿住。

那我跟你一起走吧!”鲁迅看向闰土,满心期待地说。

“少爷,您咋能去我们那破地儿呢……”闰土的眼眶也红了,仍轻声劝道。

章福庆拉着闰土走了,鲁迅在门口哭,闰土也一边回头一边挥手,这次分别后,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一个月后,闰土让人给鲁迅带来了一包礼物,里面有很多五彩的贝壳和漂亮的鸟类羽毛。鲁迅拿着这些东西,就好像又看到了夏天在海滩上的闰土,还有冬天在瓜田里勇敢的闰土。这是鲁迅以后最珍贵的回忆,也是他童年最后的留恋。

年,鲁迅18岁,他离开故乡去日本东京留学。这对两个少年来说,是很沉重的。但他们分别时,哪能想到,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能无忧无虑地相处。

没过多久,闰土的父亲就积劳成疾,去世了,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农家雪上加霜,13岁的闰土不得不辍学,接替父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为了养活母亲和年幼的兄弟,每天都在田间辛苦劳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闰土每天都握着镰刀割草,推着石磨磨面,在田野里不停地忙碌着。他那原本骨节分明的手,也变得越来越粗糙,甚至干裂。曾经的少年理想,在生活的重压下,也渐渐变得模糊。而乡野生活的单调,更是让他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磨。

与此同时,鲁迅在日本看到了全新的世界。虽然留学生活不太顺利,但他在知识和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开始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后来逐渐在文学界有了名气。

年,鲁迅时隔16年再次回到故乡,此时他已经44岁了。当他得知闰土仍在老家时,鲁迅便托人给闰土带了个口信,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

曾经那个开朗的少年,如今已变成了沧桑的中年人。才刚过40岁的闰土,头发花白,背也驼了,两鬓如霜,脸上满是皱纹,整个人毫无生气。

那时候的闰土已经成家并有了孩子,他辛苦地拉扯着8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见了面,鲁迅亲热地叫他“土哥”,闰土张了张嘴,最后却生疏地喊了一声“老爷”,这声“老爷”让鲁迅如梦初醒,他明白两人之间已经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鲁迅和闰土重逢,一个出国留学,一个被困在田园,一个成为知名作家,一个仍然种地劳作。他们曾经关系很好,但现在却无话可说。鲁迅再也找不到记忆中那个开朗热情的闰土,而闰土也难以跨越阶级身份的鸿沟,像以前那样亲密地叫他“迅哥”。

闰土这一生十分坎坷,57岁就病故了。他从小家境贫寒,只能不停地干活,却一直没能摆脱命运的束缚。闰土去世后,他的大儿子章启生撑起了整个家。据启生的五妹章阿花回忆,启生和他父亲一样,都心灵手巧。每次村里有活动,他都是关键人物。

然而没多久,年,启生染上瘟疫,不幸离世,年仅36岁。启生死的时候,他的小儿子章贵才3岁。

章贵小时候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只能去地主家当童工放牛。不过,他们一家的命运马上就要改变了。年,新中国成立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贫穷和文盲不再是无法改变的命运。

章贵很努力,他参加了扫盲运动,还卖掉了棉裤腰带,买书学习,经常学到很晚。

年,章贵由于家族的关系,进入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为了提升文化素养,他接着去夜校学习。章贵对知识非常渴望,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研究鲁迅的作品,不做到最好决不罢休。

年,章贵当上了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一直到年退休了,他仍坚持上班,持续为社会作贡献。

章贵说现在他过得挺好,儿女工作生活都顺心,重孙都19岁了。他觉得自己跟祖父和父亲比起来,就像活在天堂里。他还说他和鲁迅的后人周海婴一直有来往,关系特别亲密,就像一家人。

章贵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子孙的命运,也见证了时代的巨变。在新中国,章贵摆脱了贫困,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阶层跃升,成为了受人尊重的知识分子。他和鲁迅家的后代跨越了阶级界限,建立了平等友谊。

免责声明:本文的描述过程和图片均来自网络,此文旨在传播社会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如有事件存疑之处,联系后会马上删除或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8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