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天敌 >> 陈丹青高考英语只写12字,美院却破格录取
别人口中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吗?很多人都说,当遇见事情,投射在别人身上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但实际上除了自己,应该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或许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事物,都是假象,人们展现出来的,只是自己想让别人看见的人设而已,所以,谁也做不到被所有人喜欢,也没有必要向所有人解释自己。
从古至今,很多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夜以继日地学习。学海无涯的结果就是苦作舟。
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人在求学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只为考出的一个好成绩。
但是在高考制度发生变化的年代,有的人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连自己的未来的方向都不知道?
但就是有人能够打破常规,坚持做自己,把高考成看得很轻,一心奔向自己的兴趣,最后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个人叫做陈丹青,他叛逆得像个孩子,出色得像个专家,始终低调,且高调出彩。
01惊人的绘画天赋,骨子里的执着信念
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一件事情,他的热情度会保持多久?说出来可能大家不相信,一辈子。
陈丹青就是这样的人,从小他就喜欢摆弄画笔,画笔在他的手里就像是拥有了生命,线条和灵动的空间感完美呈现。
沉迷于绘画,让他的成绩一直落后,但是和画画带给他的乐趣相比,成绩再差又能怎样?
在那时候,他并没有强迫自己整天面对像蝌蚪一样的英文字母。要知道,在当时英文是很流行的,能说上几句英文那就是优秀得不得了。
可是陈丹青看不上,他觉得应该把时间放在琢磨美术绘画上。身边的同学都在苦练英文,有的急得挠头,有的闭眼冥想。
陈丹青觉得他们怪怪的,为什么非要让自己这么不快乐?既然大家都不会英文,学的过程还那么痛苦,何必呢?
陈丹青毅然选择了直接停留在起跑线,干脆不学,一心扑在自己的画作上,那时的他真的快乐,才是真的自己。
在那时,青年们都要下乡做知青,陈丹青也不例外。
初次来到大西北,面对着辽阔的西北土地,看着自己应该握着画笔的双手,陈丹青一声叹息,在这里他不得不苦苦劳作。
也许,他对绘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尽管白天劳作已经很累了,但是陈丹青依旧坚持着每天画画,每次看着自己皲裂出血的手,他都会紧咬牙关,一直画!
常常画到很晚都不休息,那一刻世界好像静止,一切好像都和他无关,手里的画笔不停地描绘着陈丹青心里的世界。
身边的知青劝他休息,而陈丹青就像没听见,所有人以为他病了,可谁也不知道,他真的累病了,这场大病的降临,让陈丹青停了下来。
就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一个画家,一个真正热爱绘画的天才。陈丹青做到了,他与绘画之间的距离不是隔着画笔,而是隔着一个特殊的时代。
到底怎样的喜欢才能称作痴迷?能坚持做一个月的事情就是喜欢吧!找到自己的爱好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一直热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02潇洒十二字惨遭落榜,个性的艺术造诣获青睐
年,高考如约而至,陈丹青和所有考生一样,奔赴在高考的路上。
高考那一天,当陈丹青接过英语试卷,看看歪歪扭扭的蝌蚪般的字母,他想了一下,拿起笔写下了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会英语。
这十二个字,让陈丹青倍感放松,看着身边埋头答卷的同学,他静静地坐着,交上了一张毫无价值的白卷。
很多人得知后,议论纷纷,有的人说陈丹青傻,蒙着答题也能对几道,有的人说陈丹青太狂了,叛逆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正在很多人指手画脚的时候,他却意外得到了央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