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什么最好玩?”
“蝌蚪。”
“为什么说小蝌蚪很好玩啊?”
教室里的学生们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一名小男孩的描述充满了想象力。他说,如果池塘的水是池塘的脸,那些游动的小蝌蚪就像是美人痣。哈哈有啦,“公园的水塘里/有很多小黑点/那是池塘的美人痣吗/我伸手一摸/哎呀/美人痣甩甩尾巴游走啦”。
“你看,一首儿童诗就这样诞生了。”老师的语气里充满赞赏。这是一堂典型的儿童诗教学课,上课的是金华市环城小学的语文教师程丽萍。
说起程丽萍和儿童诗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年,当时学校刚刚建立起鲁兵诗社,第一次接触到儿童诗的程丽萍,一下子被这个充满童真和童趣的世界吸引住了。她担任了诗社的指导教师,但现实状况却让她感到忧虑:“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语言太苍白了。”她意识到,要滋润学生的语言表达,光靠社团活动是不够的,她开始探索在课程中引入儿童诗。如今,不仅是学校在二至五年级学生中开设儿童诗相关的拓展性课程,程丽萍的儿童诗引入语文教学,也成了她的一大教学特色。
“孩子看世界比较单纯、本真,他们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来认识事物,他们的感觉是敏锐的。”程丽萍说,她由此开始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儿童诗,第一步,是让学生学会读诗,爱上读儿童诗。第二步,则是教孩子们创作儿童诗。而这两步中间,以她的话说,并没有一种真正的“方法”。“我所做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大量的诗选,一起读诗、选诗、品诗,唤醒他们的诗意。”程丽萍的课上,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有时是讨论,有时是讲故事,有时是写话,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像玩耍一样自发地“冒”出诗来。在程丽萍看来,孩子不但是可以写诗的,而且是最适合写诗的人群。“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她说,孩子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
“我不会写诗,却要教孩子们写,能行吗?”曾经,这个问题让程丽萍感到困惑。但很快,她理清了思路——给孩子们上诗歌课程,并不是为了把他们都培养成诗人,而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享受阅读和写作的快乐。“孩子写诗并不是为了写‘诗’。”如今,程丽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写诗常常是在用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有时甚至是在用诗讲故事,用诗说悄悄话。他们把那些美的、动人的、独特的句子,稍加修整就成了诗。
程丽萍的儿童诗教学课程开出来后,深受孩子的喜爱,积极性非常高。二(5)班的学生俞桃蓁,原本是个非常内向、不善表达的孩子。第一次上课时,她一个字都没有写,第二次,她尝试着写了一两句,此后她爱上了这门课程,对创作儿童诗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十几次课下来,她已经写下了好多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比如《红脸蛋》《雨滴》《玫瑰花》……小姑娘几乎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生字就注拼音。“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作品,孩子的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享受到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发现新鲜事物的乐趣。”程丽萍说,孩子们把开设诗歌课程的教室称为“神奇的教室”,孩子们在这间教室里,变得更有情趣,更有想象力,他们会把精美的习作摘抄到本子上,珍藏起来,作为“送给未来的礼物”。
程丽萍在偶遇儿童诗后,不到两年时间,就用自己研发的诗歌创作原则指导教学,学生的习作精品多次获奖并走出了国门;她参与国家课题,完成其中《儿童诗于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借鉴……她的儿童诗教学,在业内颇有名气。“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诗人,但由儿童诗培养起的情感和审美、对环境和生命的关照以及心中的爱,都将是他们的终生财富”。这就是程丽萍诗歌教学所追求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