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生活环境 >> 不要鸡娃牛娃,儿童的当下就是未来
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
恶俗的竞争和比较:鸡娃、牛娃
我们知道这些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个人认为是非常恶俗的词汇“鸡娃”“牛娃”“青娃”——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把儿童当人,就是要把学校办成动物园和养殖场。
有一个很有趣的漫画也是画的这种现象——小蝌蚪找妈妈,妈妈说:“你们作业做了吗?”,小蝌蚪就跑了,“走吧,她不是我们的妈妈”。
▲新“小蝌蚪找妈妈”,图源网络
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需要认识好的教育,需要“正三观”——儿童观、未来观和教育观。
正确的儿童观,就是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
我想正确的儿童观,首先就是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保证他们的休息、娱乐、睡眠和健康;认识到儿童不是小大人,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特定的成长阶段,童年它有它的特殊的价值;还要懂得儿童,学会做小孩子的朋友等等。儿童有很多特点,当我们讲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学习者,都有无限学习潜力的时候,也并不是让儿童成为承载知识的容器或者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更是指要保护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现他们独特的个性和爱好,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有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都非常强调发现儿童、认识儿童,首先就是把孩子看作是孩子,把儿童当做儿童来对待。陶行知说,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要会变成儿童,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当我们降低自己的身段,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不同的认知。比如说一个小孩非常听话、非常乖巧,能满足成人的愿望,这种完美小孩是教育的理想吗?实际上他是在放弃或者压抑了儿童的一些天性。又比如说像敏感、胆小、好动到底是儿童的特点,还是一种缺点,都是值得认识的。还有拒绝体罚,不打孩子的教育是可能的吗?这些都是我们在儿童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认识的。
▲图源网络
儿童教育的未来观:当下就是未来
第二点是关于儿童教育的未来观。因为我们对儿童教育的选择决策是建立在我们对未来的认知上的。教育它的很大的风险就在这儿——要在今天为明天培养人才,而我们对世界人生,包括教育的经验全部来自过去。
其实有人说即便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很难预知十年、十五年以后世界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科技狂人马斯克就预言“脑机接口技术将使得学生不用再花那么多的时间学习外语”,就是插入一个芯片也可以了。同时他还预言当他的孩子长大的时候,机器人已经能够编程,所以也没有必要让孩童现在就学习编程。所以当我们把我们的教育模式设置为赶超未来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失败了。因为你预测不准未来,你也无法赶超未来。
连接现实和不可测的未来的载体就是儿童。所以我们看到这里面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儿童既是当下又是未来。你善待你身边的这个孩子,你就是善待未来。
“我们不用为遥远不可知的未来而牺牲当下的生活”——这种鼓吹、这种忽悠其实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很多学校家长都是被这样的大话来控制学生的当下的生活。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好像构建了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一个线性的关系,但是它只是对竞技体育、对短跑有用,而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且由于每一个孩子的秉性、个性都不同,伴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他的丰富性、复杂性都是和一场短跑毫不相同的。
所以需要我们有巨大的智慧、耐心和恰当的策略来面对儿童的教育。这个策略在我看来就叫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