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生活环境 >> 大鱼海棠叙事是最薄弱的一环
无论是期盼了12年的忠实粉丝,还是被前期宣传或后期争议吸引来的新鲜路人,都知道暑期档有这么一部电影《大鱼海棠》。观影前后各路人的评价呈诡异的走势,争议四起,它被部分人冠之以“国漫”的光环,说是今夏最值得期待的国漫,也有人说它是年最尴尬的国产电影。可坐在电影院里看完这部作品,更多的感受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在哪里呢?或许这是中国电影最应该思考探讨的问题。
影片给予我们最真切的感觉是如梦境般的美丽,充满东方韵味的美感和瑰丽浪漫的想象。微渺的光线下,条条大鱼在海里漂游,至此我们进入一场水中梦境。翻滚的海浪如层层叠叠的云朵,风云变幻,水天一色。从面前的窗户仰望到古色古香的屋顶,清亮的月夜梦幻得得好想自己也在这个梦境里。
《大鱼海棠》的画面已经有了太多的称赞,空灵、壮观、瑰丽的视觉,刷新了国产动画的新高度。美轮美奂的海报和短片,无不深深吸引着观众。《大鱼海棠》整体上看更接近于散文风格,在分钟里,场景和画面没有很好地连缀成一个整体,它们各自闪耀着,却留下无数漏洞,合不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影片的每一帧都美如壁纸,可是它却讲不好一个故事。画面的美部分掩盖了故事的弱,动画电影缺乏了情节的支撑,故事就会走向崩溃。
《大鱼海棠》的题材取自《庄子逍遥游》,故事蓝本兼取材自《山海经》,一个极富传统气息的上古神话世界。片中海天互为镜面的倒置世界,以椿、湫等人为代表的家族谱系以及灵婆、鼠婆等分管灵魂的特殊人物,种种设定几乎都可以从古籍中查到原型。比如说,椿的名字来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鲲的名字来自于“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海水倒灌,淹没世界,各家族的人集齐金木水火土的力量补天的情节,也让人想起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斗法,共工撞倒天柱不周山,继而女蜗补天的传说。但是再好的世界观架构,再好的人物设定,再好的画风,再好的音乐,在苍白无力、逻辑不通故事情节与人物对白面前,都是事倍功半。
简单来说,《大鱼海棠》就是一部个人奋斗的昂扬励志电影,标准的励志核心精神,各种剧情前进的障碍设计,正反派的形象和性格,通过视觉效果制造出来,却成为了一部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恋爱情故事。诚然,在一个神话背景的动画片里讲一个爱情故事,观众也很容易接受。只是影片人物设定停滞不前,作用功能化,仅仅停留在蜻蜓点水般的提及,让人不能产生认同感。
故事围绕椿、湫、鲲三个少年展开,椿、湫刚刚经过成人礼,但却未能真正进入成人的世界,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也就并未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而保护鲲长大、护送鲲回家则成为了这两位少年与成人世界对抗、找寻自我,最终进入成人世界的途径,同样也是大鱼海棠的主要情节。鲲只是一条大鱼,永远等待着湫或者椿来救它,在电影里是椿和湫走向成长,产生情感矛盾的道具。
作为鱼的鲲的形象,全程几乎没有台词,除了摇首摆尾外,肢体动作十分匮乏。如何塑造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避免沦为人类角色身边的无声陪衬这恐怕还是《大鱼海棠》的主创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湫贡献了影片绝大部分的玛丽苏台词,这些台词在各种言情小说、青春电影里俯拾皆是。台词的幼稚和缺乏深意是显而易见的,令人欣赏乏力,即使大多数观众不会费尽心思去挖掘台词的深意,但是低龄化的台词往往使叙事显得避重就轻。椿作为影片女主角,以护送鲲回家作为强烈动机推动了所有情节的发展。但她为了所谓的守护,不惜以海天倒灌,世界逆转,几乎牺牲全族人的性命为代价,导致全村人居无定所命悬一线,又有哪点值得我们认同呢?
影片的最后,导演让几乎没有任何情感铺垫的椿和鲲两人化成了手牵手的男女,指向了被预先设定的爱情结局,护送之旅变成了人鱼之恋,俨然一部海豚版的美人鱼故事。这份没有基础的情感依恋和天方夜谭般的舍身相救究竟是站在哪个现实落脚点上能做到稳步向前的。如果一个人的执着只要问心无愧,可以不计代价,社会基石早就分崩离析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情怀宣传,为什么这一次观众不再买账了呢?很简单,故事太弱,情怀就被架空了,变得毫无说服力。恰恰是在这一点才是影片的核心张力,这种张力的实质,是个人如何处理自我与世界(规则)的关系。而《大鱼海棠》的处理方式完全规避了核心冲突,坚持自我的情怀扑了空,反而变成了令人厌烦的矫情与做作。披着情怀的外衣宣传,的确足够吸睛,但是编剧应当是最清楚在神话里如何把握故事的尺度。制造戏剧性并非深不可究的课题,想用复杂故事传达简单美好的道理,却封不住每个零碎细节的边角杂料,道理难免被讲得漏洞百出。
关于电影本质的争论从未停止,无可忍认的是电影可以表达观点,可以表现生活,可以试验,可以改变世界,但前提条件要有一个好的叙事手法。真正的好电影,叙事是不会被精致的画面所掩盖的,如果被掩盖了,那应该是因为这叙事还不够耀眼。《大鱼海棠》用精选的配乐、画面及造型支撑起苍白的叙事和虚假的人物的情怀电影,然而充斥着经不起推敲的剧情。
中国动画确实有比较好的传统,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拍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之后中国动画一度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大闹天宫》、《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创造了令世界惊艳的“中国学派”。
然而不管从去年的《大圣归来》到今年的《大鱼海棠》、《摇滚藏獒》似乎都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谈论中国动漫的未来。可对于一部并不成熟的中国动漫来说,我们又似乎又显得有些心急,心急到对中国动漫极尽苛刻的完美追求。中国动画,在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情绪的寄托,既不能棒杀,也不能捧杀,只有不骄不躁,全面刷新自己的创作理念,扎根于叙事,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拍出中国动画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