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湖南旅游推荐衡阳石鼓书院

发布时间:2022/12/19 16:41:22   

古磴浮沧渚,新篁锁碧萝。

要津山独立,巨壑水同波。

俎豆弥天肃,衣冠盛事多。

地灵钟俊杰,宁但拾懦科。

石鼓书院是名扬天下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一座历经千年的翰墨书香地,是一座湖湘文化的摇篮。

石鼓书院创建于公元年至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曾繁荣数百年。

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歌赋,苏轼、周敦颐、朱熹、蔡汝楠等历史名人曾来此地执教,郦道元、曾国藩、彭玉麟等词人曾来此地讲学执教。

年6月,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书院,并修建了石鼓书院广场。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01

巨型石书

石鼓书院广场是去石鼓书院的必经之路。在石鼓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块长2.4米,宽1.8米的巨型石书。

这本石头书的内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这里讲学时写的一篇文章,名为《衡州石鼓书院记》。他形容石鼓书院是“聚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

也被称为石鼓书院第一绝,叫做“有书翻不动”。它的翻不动不仅意味着它是一本石头做的书而没办法去翻阅。其实更多的是寓意石鼓书院一千多年的深厚历史。非常的沉重,才能使世人不能轻易的将它翻动。

在巨石左侧不远处,有一棵大银杏树。据说石鼓七贤曾经在这树下乘凉,喝茶,聊天。

02

七贤石雕像

沿着正道不远处,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七贤的雕像。雕像中的他们或坐或站,或捧着书学习,或抚须沉思。

他们气质非凡,栩栩如生。这七位贤士分别为:韩愈、周敦颐、李宽、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

03

禹碑亭

穿过石鼓广场进入石鼓书院,映入眼帘的仿清式建筑就是禹碑亭,从验票口进入,过一条宽宽的石桥长廊,直达“禹碑亭”,四角重檐攒尖顶。

禹碑亭这块匾额的题字是湖南文史馆馆员、原长沙书法协会主席史穆先生的墨宝。

亭子正中有一块禹碑,刻有9行77字,碑文为蝌蚪文。禹碑最早见于东汉,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有史书为证。

现存岳麓山顶东侧有一块,石鼓山南有一块。禹碑亭亭柱上题的对联为:“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明代杨慎为禹碑作释文亦置于亭中。

石鼓书院有三绝,这块碑文就是其中的第二绝,它被称之为有字认不得。

04

山门

穿过禹碑亭,长廊尽头有石阶,便是石鼓书院的山门,山门其实也是古称,相当于现在学校的校门,与众不同的是其他地方门两侧用石狮,这里门侧两边各竖一石墩似鼓状。

山门用篆书书对联为:“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是一个原祖籍长沙的一位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的一副墨宝。抬头的匾额上“石鼓书院”几个大字是我国前任书协主席沈鹏的墨宝。

05

石鼓

穿过山门,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鼓,高约2.8米,直径1.6米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鼓高六尺,湘水所径,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寓意鼓响就有战争的发生。

所以就有个叫卢龙的大力士将石鼓推进深潭的故事。我们现在看到的石鼓是在年建石鼓公园时凿制的,也是石鼓书院的第三绝,被称为“有鼓敲不响”。

06

武侯祠

诸葛亮生前是武乡侯,后人尊称他为武侯。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堂。

刘备任荆州牧,诸葛亮以军师中度君子之腹将驻临蒸(即今衡阳),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时,就住在石鼓山上,后来人们在临然驿旁建武侯祠以供祀享。

宋代重修石鼓书院时,将武侯祠移至石鼓山,南宋理学家张栻曾作《武侯祠记》,并亲笔勒石立碑。现在复原的祠堂门上有清代作家范鹤年题的对联:“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

07

李忠节公祠

李忠节公祠主要供奉的是李芾,南宋时期衡州人,官任潭州(今长沙)知府兼湖南安抚使。

南宋德佑元年,元代将领阿里海牙围困潭州时,李芾率全城军民死守三月有余,浴血奋战,后因弹尽粮绝城被攻破,李芾不愿投降,命令部将沈忠点火,将自己全家19口人焚烧后,自焚而死。

战后修复的祠前有清湘军将领的彭玉麟所撰的对联:“义烈炳潭州,千秋英名垂竹帛;崇祠仍故宅,一龛清供有梅花。”

08

大观楼

爬上楼梯,你会看到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儒家圣人孔子的铜像。古代学生上课前,要先在孔子像前拜一拜,然后再上课,以示对圣人的尊敬。

在孔子塑像后方,这座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阁楼就是“大观楼”

大观楼是书院的重要建筑和中心建筑,占据了书院的两大功能,楼下讲学,楼上藏书。

09

合江亭

大观楼后面是合江阁。合江阁是石鼓书院最早的景观建筑,由唐贞观年间的衡州刺史齐瑛所建。在石鼓书院,这是最好的观景点。

站在亭楼上,可以看到三江。左边是衡阳的母亲河蒸水,右边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视线尽头,来雁塔前,横着一条耒阳母亲河——耒水,就是这样一个三江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

来雁塔

10

朱陵后洞

沿着陡峭的楼梯,我们来到了朱陵后洞。相传“朱陵后洞”二字是唐人所刻。朱陵是炎帝的别名,炎帝曾在南岳水帘洞游览居住。

水帘洞称为朱陵前洞。相传石鼓山的这个洞与水帘洞相通,故称朱令后洞。

11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即在整个自然裸露的崖石上打磨、平整、刻字,称为摩崖石刻。在石鼓山上,有20多块从唐代到清代的石刻。

其中,“谿西”二字是衡州刺史,宇文炫于公元至年间,游石鼓书院时书写,经过多年历史变迁,至今保存完好。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大自然的洗礼,现在只剩下山的西面仍能追寻石刻的踪影。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青草桥旁

周二至周日8:30-17:00

请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健康码、行程码、佩戴口罩购票入院参观。

免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5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