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汉字起源真是仓颉所作吗
汉代淮南王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说:“颌作书,天雨栗,鬼夜哭。”
汉代最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也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颌作为……是也。”
到了东汉,许慎更是很明确地在《说文解字》中写道:“黄帝之史仓颌,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究州续志》中说“仓颌,冯栩人,黄帝史官也。生四目,观鸟迹而制字”。
此外,为了纪念仓颌造字的功劳,后人还根据传说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颌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
到了宋朝时还有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叫“风台寺”的庙宇。
甚至仓颌的坟墓也有多处,其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现在的铜城镇王宗汤村调查发现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余年,据说原来就是被当地人称“仓王坟”,坟前原来还建有“仓王寺”。
可以看出,仓颌造字的说法还是很有来历的。
但是如果客观和理性地分析的话,汉字的复杂和多变根本不可能由一个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
仓颌所处的时代还是原始社会,人们每天风餐露宿,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
如此低的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要发明像汉字这样既是独立发展又有相当久远历史的文字,对仓颌这种原始人简直不可能。
此外,根据学者的考证,当时的文字有许多异体字,无疑产生于很多人的手中。
所以人们认为“仓颌造字”是一种不太可信的说法。
可能性大些的是他对这种形体不一的文字进行了整齐划一的工作。
苟子就曾经认为:古时候,创造文字的人很多,文字是众人发明的,仓颌的功劳只是在于整理它们罢了。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考古史实是:有人发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笔画简单,距今大约年左右,比仓颌造字的时代早年。
除了仓颌外,还有传说中的神农作穗书,黄帝作去书,祝融作古文,少昊作鳖凤书,曹阳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人书,帝尧作龟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等等,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理。
文人学者们为此考证了多年,提出了各种看法,但谁也没能排除众议,成为权威。
不管“仓颌作书”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不论它是严肃的史实还是美丽的传说,它都反映人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是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媒介。
正因为人们对那些造字的祖先怀着热烈的感激和景仰,这些动人的传奇才能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