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9077.html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9日讯(通讯员刘高见曾湘衡曹植林陈曙霞)5月18日,祁东县马杜桥乡延塘村牛蛙养殖基地里,传来阵阵“咕、咕、咕”的叫声。牛蛙养殖基地这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牛蛙王”严俊承包的村集体牛蛙养殖合作社,他通过实行稻田养蛙等生态养殖法,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延塘村的水质良好,气候环境适宜,很适合牛蛙的养殖。年10月牛蛙养殖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我们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祁东晟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严俊说。延塘村位于祁东县的西北角,与衡阳县、邵东市相邻,人口总量少,交通不便及土地贫瘠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年5月,衡阳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延塘村,工作队组织村干部多次深入省内各地调研、考察、学习,经过反复商讨,确定发展思路,采取“合作社+专业户+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牛蛙养殖产业。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严俊在村里一次党员大会上,与母校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工作队了解到严俊在广州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里认识了很多水产养殖及配套服务的朋友,且对该行业有浓厚的兴趣,结合他本人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就鼓励严俊回乡创业。鼓励他利用资源做到既要在家乡把产业办成,还要作为党员带动大家致富。工作队与延塘村村支两委通盘考察后,争取各类资金万元,流转土地27.24亩,建立了延塘村牛蛙养殖基地,并以承包经营的方式承租给严俊。牛蛙养殖基地年2月公司投入万尾牛蛙蝌蚪苗,但由于温度低,这批幼苗成活率不到2成。通过观察总结及听取衡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服务团的建议后,4月底公司将投入的第二批万尾蝌蚪苗转到双峰水库下面的场地养殖,获得了丰收,产值近万元。“现在村里有了产业,我跟着严俊后面不仅能学到技术,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了,方便照顾家人,我很满足,感谢乡村振兴工作队。”一直跟着严俊从事牛蛙养殖的监测户陈友阳的儿子陈恩利高兴地说。据悉,牛蛙养殖基地年用工1余人次,解决了13名脱贫户、监测户就业,为基地周边每户村民年增加—0元不等的收入,为附近老百姓创造近30万工资收入,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年春,严俊又扩大了牛蛙苗养殖规模,同时,也在摸索稻蛙养殖的模式,产量可达每亩斤,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可以让老百姓每亩多赚1.2万元左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