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形状 >> 海洲书坛开卷吴海霞万般滋味,都是生
我的阅读爱好较广,文学经典、历史故事、教育专著、奇趣杂谈均有涉猎,然而以往读书,囫囵的多,精读的少,于是读过的大半内容不甚清晰了。近来偶读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漫画集《万般滋味,都是生活》,却教我爱不释手。好久不曾读到这种印有彩色画的书了,于是更多了一份兴味。再加上这本书总能引发我的感触,所以不妨为它写点文字。
人生之味——不宠无惊过一生
丰子恺先生写鹅,当真是独树一帜,这“鹅大爷”的称呼真是最精准不过的了。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饭,都描绘得十分传神,那傲慢的、傲娇的、从容不迫的“鹅大爷”似乎正迈着步子向你走来。尤其鹅的吃饭,真正是引人发笑,一板一眼,总被偷食,“非有一人侍候不可”。我对鹅的记忆却全然不是这样,我家以前没养过鹅,也不知道鹅吃饭时什么样,但直到现在,我都能忆起儿时被大鹅追啄的恐惧,哪怕成年以后,也是离得远远的。对于“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的子恺先生,实在是佩服得很。
先生所叙的日常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儿女》中审视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又何尝不是?身为教师我把足够的耐心给了学生,而身为母亲却分不得半点耐心给自己的孩子,实在是觉得亏欠他良多。翻看以前的日志,总是有对小家伙的欣赏、赞扬,而今,却是批评指责多于表扬了,甚或很少有涉及到他的文字了。实在是教子的失败。印象中那个调皮、可爱、欢快的身影离我是越来越远了,幸好,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从孩子们得到的启示》《给我的孩子们》《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这些篇章里对儿童的极力赞美,足可见先生葆有的童真。
人生苦短,若能不宠无惊过一生,是否也该满足?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时间之味——我见青山多妩媚
说起时间,你会想起什么?是一年四季,还是一日三时?甚或是那时钟指针的摆幅、手表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踌躇间这篇《渐》已映入眼帘。
“渐”,慢慢的、逐步的,令人难以察觉的。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而“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这里有一个形象的例子:乘火车的乘客中,常有明达的人,让座的、下车不争不挤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现世的人,倘定他们的寿命只有搭船乘车的时长,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时间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染黄了多少树叶,带走了多少春秋。说到底,时间可怕,却也可惜,它到底是偷走一切的贼,还是治愈一切的良方,端看你怎么去看待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在你掌中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孤独之味——幸有我来山未孤
《家》,很有意思,丰子恺先生谈到了他的三处家:南京的旅馆,杭州的别寓,缘缘堂本宅。“然而,旅馆究竟不是我的家”,在杭州别寓偶觉“不安心”,回到缘缘堂本宅后,觉得“非常安心”,然即便是在本宅,也有不安心的时候,“觉得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我是无家可归的。”“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
家,温馨而美好,每每回到家,总有一种安适。卸下一天的疲惫,栖息,跟家人谈心,在厨房忙活,到阳台上拨弄花草,晒晒太阳,一切那么顺理成章。即使每周只回家一趟,我也心向往之,那是我的本宅。而今,疫情袭来,我被困在宿舍这一方小天地。以前,它只是一个栖息的场所,从未在此停留如此长的时间的我,工作日尚可,节假日反而难熬。起初,孤独、焦躁的情绪占据我的心头,这窄小、逼仄的环境令我压抑,急于找人宣泄。渐渐的,我的心逐渐平和,开始去接受这孤独的滋味,现在,我对它有了明显的改观。这真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五一”了,好在,我有书有音乐,有劳动有运动,倒也享受了番别样的趣味。动手把它重新改造一番,现在看着这方小天地,真的不仅仅是栖息地了,它是我的另一个家,一个能同样带给我安适、令我快意的地方。原来这地方究竟如何,全因了自己的心境。果然心情明媚了,看什么都是眉清目秀的。丰子恺先生所追寻的“真的本宅”,是否追寻的就是这种心境呢?
能享受孤独是一种情趣,更难得“幸有我来山未孤”的心境。正可谓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艺术之味——此身已近桃花源
丰子恺先生在《学画回忆》中回忆了他初学画的故事“印画”,大抵每个人的孩童时代都有这印画经历,尽管我的印画跟先生的全然不能比。我以前最喜欢的就是拿一枚硬币,上面蒙一张白纸,而后用铅笔在上面乱涂一气,画了正面画反面,画了一元的换五角,画了五角的换一角,乐此不疲。随后流行简笔画,还配有生动形象的口诀。印象最深的就是“丁家老头儿”和画鸡鸭这些了,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尤觉好笑。此后画的基本都是一些习作,毫无鉴赏性可言。自然,我是个全然没有艺术细胞的,连信手涂鸦都很少,后来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直到现在我的画技还是那么惨不忍睹。
我想:我于艺术一途到底不甚了了,但是却可以学习丰子恺先生所提倡的艺术的生活。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即教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来。倘能因艺术的修养,而得到了梦见这美丽世界的眼睛,我们所见的世界,就处处美丽,我们的生活就处处滋润了。”
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一文中谈道:“(世间的庸人俗子)他们听见画家有四君子之作,因而另眼看待它们。另眼看待之后,自然对于它们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的结果,也会渐渐地发现其可爱了。”很不幸的我也是这样一个庸俗的人,所幸我还有双会欣赏美的眼睛。人因为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这便也是艺术的好处吧!
生活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丰子恺先生的童年记事,让我又回顾起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
说起生活,小时候多姿多彩,少年时有滋有味,长大后波澜不惊,这是否是长大的悲哀呢?
小时候的我们是一群顽皮的猴子,跑东家串西家,品过甜甜的油菜花蜜,尝过酸酸的红花草叶子,吃过紫红黑红的桑葚,打过满树满篓的枣子;爬过那低矮的桑树,攀过高大的杨柳树;踩大人的高跟鞋,把胭脂涂红脸蛋,用火烧那恼人的“洋辣子”,到河边捉蝌蚪,抓满瓶漂亮的萤火虫,点着菖蒲驱蚊子,撒盐腌蚂蟥,扯长腿蜘蛛脚算命……儿时的乐趣数不胜数,却也不乏对一些生灵的虐杀,如丰子恺先生所言,这些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少年时的我们书读得有模有样,也颇识得了些愁滋味:那微微的风,吹散了谁的言语;那带锁的日记本,又写满了谁的心事。然而那时的“愁”,在现在看来,总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于是一面微笑着缅怀过去,一面又因着那时的稚拙啼笑皆非。
现在的我(对,是“我”,而非“我们”),终于我必须要独自承担大人的责任,独自体味生活的悲欢。也罢,事物都有其明暗两面,爱一物,是兼爱它的明暗两方面。生活亦是如此。倘若既能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也能坦然接受生活的阴暗面,我想,即使回不到童年、少年时期,也还是能拥有这清雅恬适之乐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所以呢,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漫画或幽默风趣,或恬静淡雅,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诗意意境。这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带我又领略了一遍生活的万般滋味。
END
作者简介
吴海霞,周卫红名师创新团队成员,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初中语文教师。
执行编辑:陈—杨
审一一核:杨红兵
签一一发:何银华
期一一数:年第37期(总第期)
投稿邮箱:hz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