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形状 >>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苗池有哪些常见的敌害生物
鱼苗培育是养殖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使鱼苗的成活率较低,其至全军覆没。
鱼苗个体较小,身体嫩弱,游动迟缓,避敌能力差,极容易遭到敌害生物的侵袭,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现将鱼苗池中常见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蝌蚪蝌蚪在鱼苗培育池中的危害主要有两个:一是蝌蚪可以吞食刚下塘不久的鱼苗;
二是蝌蚪在池塘中与鱼苗争食,影响鱼苗的生长。在鱼苗培育期间,往往也是青蛙大量产卵的季节,在池塘中孵化出大量的蝌料,会严重影响鱼苗的生长和存活。
另外,池塘中蝌蚪太多也会对夏花鱼苗销售造成困扰。蛙卵一且在池塘中孵化后,蝌蚪会很快分散到池塘中,此时想要清除几乎不可能。
因此,通常采取“以防为主”的策略,即防止在池塘中孵出蝌蚪。具体为在鱼苗培育期间加强巡塘,将蛙卵或蟾蜍卵及时从池塘捞出放到岸边。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如果巡塘及时,基本能解决蝌蚪对鱼苗的危害。
(2)枝角类枝角类通常是鱼苗的适口饲料,数量充足的枝角类,特别是裸腹蚤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鱼苗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但是在鱼苗刚下塘时,如果池塘中的枝角类,特别是大型枝角类如隆线蚤、大型蚤等大量繁殖,会很大程度地降低鱼苗的成活率,甚至会造成鱼苗绝产。
主要原因为:一方面鱼苗无法摄食大型枝角类,而大型枝角类的大量发生又会压制鱼苗适口饲料一一轮虫种群的繁殖,从而间接形成与鱼苗争食的现象。
导致鱼苗适口饲料不足,另一方面枝角类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以及本身的耗氧,会造成池塘缺氧,严重时可使全池鱼苗死亡。
防治办法:
①尽量做到适时下塘。即根据鱼苗孵出时间、池塘轮虫休眠卵密度和水温确定清塘注水时间,使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②如果鱼苗下塘时池塘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小型枝角类(如裸腹蚤),应尽量不杀灭。
因几天后它们会成为鱼苗的适口饲料,可采取投喂豆浆的方法保证鱼苗下塘初期饲料的充足否则鱼苗会因后期饵料不足而生长缓慢以及成活率下降。
③如果枝角类大型化或大量繁殖引起池水缺氧(枝角类抱团,颜色发红),则要坚决杀灭。
一般用晶体敌百虫0.5克/米水体全池泼洒,并采取加注新水的方法防止池塘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