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原创曹梦阳、赵刚光明网

从前有一个女孩自幼习武,征兵时她心疼父亲年迈,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她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但是所幸她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2年后凯旋回家。

想必大家都一眼看出来了,这个女孩不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吗?

花木兰凭借着自己孝顺、勇敢、淳朴的形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气一流的“女明星”,拥有自己的“打榜诗”《木兰诗》,靠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名句流传千古。

甚至还在国外拥有了一大批火热粉丝,早在年,就被迪斯尼搬走,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象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如今,又被迪士尼改编成了真人动画电影《花木兰》。可惜生不逢时赶上了疫情而屡次改档,直到……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4日,迪士尼突然宣布:《花木兰》将放弃在北美院线上映,改为9月4日上线自家流媒体平台Disney+播放,点播放映费用为29.99美金(约人民币元),观看时限为48小时以内。

非Disney+订阅用户想看此片,则需额外36.98美元,其中包括6.99美元的会员费用和单片付费29.99美元)。

迪士尼作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最成功的动画公司,在拥有众多人气IP的情况下,还依旧对我们中国的花木兰情有独钟,这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赞美昭然可见。

甚至在疫情之下,迪士尼也要选出《花木兰》作为其开拓新商业模式的武器。一个国外的动画公司对以我们中国形象为主题的作品如此有信心,相信《花木兰》是救市的良药,相信《花木兰》可以掀起改变观影模式的时代浪潮,这无益于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肯定。

而每一次迪士尼出品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动画都能获得巨大成功,恐怕也有赖于现在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虽然放出的剧照被我国网友评价不是中国审美,但迪士尼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十分明显

作为中国人,不禁要小小的嘚瑟一下,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啊,实在是大的没边儿了。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仿佛得到了独门秘籍一样一飞冲天,我猜想,这个独门秘籍应该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吧。

不过,要说中国动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可是打中国动画诞生之初就有的传统。

至少曾经站在巅峰,才能谈进退

呱呱坠地到遍地开花

提到中国的动画片就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万氏兄弟”,说他们是中国动画之父也不为过。

万氏四兄弟自幼便对绘画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且立志要拍出一部中国的世界级动画大片来。但是由于中国动画片起步较晚,相关技术不成熟,万氏兄弟便闭门苦学,废寝忘食地研究动画制作与放映问题。

后来多亏有贵人相助,他们加入了长城画片公司。

可谓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他们的伯乐,年《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个中国动画雏形出现;年《大闹画室》诞生,讲述了一位画师在画画中喝下墨水变成一个小黑人的故事,而这个小黑人也亲手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

就像解开了封印一样,万氏兄弟的创作才华喷涌,创作题材逐渐广阔起来。这一时期创作了20几部动画片。

虽然那时还是模仿美国动画的模式,充满着洋味,但中国动画自此走向了成熟。

“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中华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

回首20世纪末的中国动画,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代表着民族经典的《大闹天宫》,可谓“天花板级别”。

当年一经上映,就在国内外的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

美联社评论:“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日本动漫大家手冢治虫、宫崎骏也都是它的“铁粉”!

这个腰间束着虎皮裙、手拿金箍棒、勇猛不羁的猴王,至今也是我们国产动画片的骄傲。

《山水情》作为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

在年法国昂西动画节的一百部作品中,它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动画,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

从此中国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特色动画的代表,与美国3D动画,英国黏土动画,法国针幕动画等在世界动画界相映生辉。

由壁画“鹿王本生图”改编而成的《九色鹿》。

不论是对壁画原生之美的运用,亦或者是对配色的调比,都堪称动画界的典范。

这些动画电影不论是画风、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是当时甚至现在的世界一流水平。

富有中国特色是这个时期中国动画最大的亮点,这些丰满形象的人物都带着浓浓的中国色彩。

它们大多出自于中国的经典古籍,结合皮影、剪纸、水墨、木偶等中国经典文化,那一时期出现了一部部让国人惊叹不已同时又泪流满面的经典大作。

颓势——“动画片是给小孩看的?”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1世纪的悄然到来,原本精工细作的动画电影创作模式逐渐不能继续迎合观众的新口味,开始衰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大批的外资动画公司涌入和招工,使得很多薪酬不高的动画创作人才纷纷选择了从国有电影厂跳槽。

《变形金刚》、《圣斗士》和《铁臂阿童木》一类的国外优秀动画作品大量引入更使得原本艰难的国产动画更加雪上加霜。

再加上新世纪后随着彩色电视的普及,老电影院的淘汰,使得电影票价格上调,迅速成为老百姓无法负担的日常消费。剧场动画的大势已过,世界纷纷转向电视端,但可惜的是剧场导向的中国动画并没有抓住这波转型机会。

国产动画还在原地打转,不知该去往何方。

但看向同一时期的好莱坞,那个在《白雪公主》时期与我国并驾齐驱的美国动画电影已然步入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时代。

当皮克斯创作出《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等一众兼具纯真童心和人文底蕴的三维高水平动画同时,中国的动漫却是低幼化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大行其道。

当梦工厂用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熊猫为主要人物形象打造出堪称经典的动画电影佳作《功夫熊猫》的同时,《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制作方也制作出了所谓的大电影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

去年5月去世的“葫芦娃之父”胡进庆,生前在谈及《喜羊羊》等国漫时曾委婉地批评:“虽然对白、编排都不错,但动作太简单,虽然能赚些钱,但艺术生命力不会太长。”

亲眼见证过中国动画辉煌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骂得更狠,痛斥道:“对于中国动漫,我失望至极,无以复加。”

人们脑海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动画片就是给小孩看的”,与动画制作市场的低幼化倾向互相影响也互相迎合。

中国动画,在这一时期,令所有人揪心。

真正的中国精神,不止在皮,还在骨。

终于,年的《大圣归来》为国产动画带来了新的曙光。

虽然紧随其后推出的《大鱼海棠》在上映之后引发了诸多观众的热议,去年的口碑爆款《哪咤之魔童降世》证明了国产动画的突出实力,今年本该上映的《姜子牙》,众神并起,“封神动画宇宙”渐渐显露出其全貌。

那我们不禁思索,中国动画的成功之道到底什么?

是动画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加上中式精神内核共同散发的魅力,更是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内涵与魅力。

△图片来源:光明图库/视觉中国

没人能否认,在国产动画曲折前进的历史中,中国元素从未缺席。

国产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创作技法上的中国风。这方面最最经典的,就是水墨动画。

所谓水墨动画,就是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的制作中。它那虚虚实实、轻灵优雅的画面可以说把动画艺术格调的天花板都顶高了一层!

水墨动画可以说是只有中国人才会想到去做的动画。它没有明显的轮廓实线,一张一弛浑然天成,尽显水墨画“淡墨轻岚为一体”之感。

△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该片一经上映便轰动全世界。

二、剧情内容上的中国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传统中国风的动画IP。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取材于吴承恩《西游记》的《大闹天宫》,取材于《封神演义》的《哪吒闹海》等。这些经典IP即便过了数百年的时间,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这些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很多外国人眼中的商机。随着文化之间的不断沟通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也瞄准了我们中国这个大市场。

因此我们其实可以从市场上看到很多成功的外国公司制作的中国风动画,不过可惜的是他们学去的只有皮相,却没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魂魄。

哪怕是目前动画水平天花板的迪士尼,它的大热作品《花木兰》其中也有很多怪异的地方。众所周知,花木兰应生活在北魏或隋唐时期,这两个时期面对的北方游牧民族分别是柔然和突厥,但电影却把时代挪到汉朝,花木兰需要对抗的游牧民族也变成了“匈奴”?

难道迪士尼的创作人员不懂历史吗?怎么可能,片中花木兰她爹叫花弧可是来自于明代徐渭的杂剧集《四声猿》中的考证。

那到底为什么大名鼎鼎的迪士尼要心甘情愿吃这没文化的亏呢?为了钱啊!

△《花木兰》中的匈奴形象与中国动画片中的匈奴形象对比

花家的守护兽是“龙”,汉代皇帝住在酷似紫禁城的皇宫里,士兵脱下来带着桃心的内裤等等细节,都是为了符合欧美观众对中国的固有印象,让他们看着顺眼罢了。简单来说,都是为了钱啊!

迪士尼单纯以商业价值为标准来解读和评判历史,只尊重可以创造收入的商业思维。这些文化性错误就是因为欧美市场只能认知到匈奴这个形象,不这么做就卖不出去票,你说你要是迪士尼,你干不干?

可以说花木兰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只是一个皮相,这部动画的核心内容还是非常迪士尼动画喜剧+公主梦的,毕竟最后还是嫁给了王子。所以你说,让外国人拍中国元素的动画片那能靠谱吗?

外国人懂中国文化的好,他们知道中国有熊猫、有功夫,因此他们拍了《功夫熊猫》。

但是他们不懂中国的“侠”,中国的“侠”讲究的是“为国为民”,“为知己者死”。

《功夫熊猫》中的功夫大侠追求的只是简单的自我实现,这样明显不够“侠义”。

熊猫这样典型的中国形象,在外国人的动画中只懂追求个人价值而忽略与社会的联系,这样实在不伦不类,有违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动画《哪吒》,其内核就非常的中国。

《哪吒》里面有什么?有中国化的家庭观,探讨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哪吒做的很多事都是因为其父母对他的关心和要求使然,这是国外万万不会有的现象。

迪士尼的动画讲“自我实现”,《哪吒》也讲“自我实现”,区别在于,后者多了一层对“命”的反抗。

“每一个动物都有无限的可能”与“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这两句台词我们读来时体验到的亲切度的差异,就是最直观的文化的差异。

所以《哪吒》何以在赢得历史性的50亿票房?

这就是答案。

中国人的内核加上中国元素的加持,实在没办法不成为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这种和谐和底蕴,就是中国动画创造行业的实力与底气。

先定个小目标,干翻世界。

中国动画,从一开始在自己家门口播放,到走出国门;从给小孩看的,到大人小孩都爱看,前进的步伐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很多。

国产动漫要发展,归根结底在于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

近几年中国动漫都讲究中国风,但真正的中国风不止吹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中国动画所承载的情感与气质才是我们最为骄傲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动画的立身之本。

我们引以为傲的《小蝌蚪找妈妈》,即使剃掉全篇的中国文化元素,观众也会知道这就是中国人的作品,因为这种中式思考和中式脑洞是无法被复制的,并且具有世界共通的感染力,不管是来自什么背景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美。

讲好中国精神的动画《一人之下》。

龙虎山大会篇中,张楚岚和王也在淘汰赛中相遇,两人并不比拼招式,而是端着馒头咸菜,在比武场中间,用“坐而论道”进行精神上的比试。

这段比试中核心的一句话是:“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这句话出自《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王也用这句话的涵义:“人只有由内自外的清净了,才是真正的清净”,来劝解张楚岚对于探究身世的执念。把历史,文辞,形式,服饰融会贯通用到了剧情之中。

亦或是用动画的新形式去讲我们历史故事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一群兔子如何从一穷二白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蹬了鹰酱一脸血,并且养殖出了自己的大蘑菇蛋,恢复成为蓝星五常之一。

轻松愉快的几个剧情,厘清了我们中国近代几乎全部的历史发展故事。

不需要枯燥的历史书,不需要烦人的鸡汤文。

我们就能从动画中品出我国的发展进程和中国人的奋斗精神。

中国动画之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意义,还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其的创新,是在新时代的新颖表达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这个将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也恰巧是世界各国动漫走向顶尖的必经过程。

西方的动画发展历程,就是先拍各个角色的故事,后拍英雄战队复仇者联盟,这样各部影片的设定是统一的,还在各部影片中埋下相互联系的伏笔,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

这个从21世纪到来就开始发展的“漫威宇宙”向世界展示了美国人的超人梦。

而我们中国的“上古神话宇宙”,从近几年开始也正在通过齐天大圣、哪吒、姜子牙等人物形象的加入而渐渐形成。

在美国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式思维,《小美人鱼》中,爱丽儿就是一个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孩,她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爱情和实现梦想,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猫和老鼠》又通过汤姆和杰瑞不停追逐的逗笑场面,向世界传递着人人都可以努力的均等主义。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和侠义精神也可以从中国动画中得到展示。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没人可以否认,我们中国动画正走在成为世界顶尖动画的正确之路上。

当然,中国动画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我们有丰富的传统神话故事为我们的“上古神话宇宙”源源不断的输入灵感;我们有迷人的中国文化,水墨、刺绣、皮影等技艺为我们的中国动画技艺不断增添光亮;国货品牌的再生、故宫文创的兴起、汉服文化的壮大,古典工艺碰撞时尚文化的一次次惊艳、所谓国风的渗透蔓延……不胜枚举。

△图片来源:光明图库/视觉中国

五千年的悠久中国文明在后面撑腰让我们去与区区年的历史文化一争高下,中国动画赶上世界顶尖的美国动画只是时间问题。

目之所及,当前的中国动画行业,一步又一步走上了新的台阶。

-年中国动漫行业总产值规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文化委

令人骄傲的巨大进步和稳定产出,碰撞上我们中国的巨大市场,我国的动漫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实在不可比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漫消费市场,迪士尼,日本动漫哪个不想要刮分我们的蛋糕?但他们想不到的是,我们中国动画站起来了!

△数据来源:艺恩

年第十八届ChinaJoy在上海顺利举办,每一届都可谓有跳跃式的进步。先进的技术,出色的产品,对国漫充满自信的中国人,这一切都诉说着中国动画的光明未来。

△图片来源:Chinajoy官方微博

华服展示

△图片来源:Chinajoy官方网站

△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在动画中,向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致敬。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动画中的运用是由表及里的,是基于深层精神气质而创造和延伸的。“腹有自信气自华”的中国动画,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傲立于世界动画舞台。

文章来源:光明网作者:曹梦阳、赵刚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