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形状 >> 没有了哪吒,今年奥斯卡上的中国动画片
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韩国电影《寄生虫》大放异彩,这不仅是奥斯卡92年历史中第一部斩获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也是第一部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影片的影片,还是自年《君子好逑》之后第二个同时获得金棕榈和奥斯卡的影片。
在业内人士看来,奥斯卡显然希望弱化国别和种族属性,“非白人”电影主角,东方文化背景的电影工作者及其作品开始登上最高国际电影舞台。
而在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中国电影人宋思琪动画短片作品《妹妹》,同样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遗憾的是最终未能获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项中,中国导演石之予凭借《包宝宝》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动画短片连续两年的高光时刻,成为中国电影人与奥斯卡最近的距离。
(石之予)
两部动画短片,《包宝宝》讲述了一位年迈的中国妈妈因儿子成年离家而郁郁寡欢,却又意外地成为了一个由包子变成的天真活泼的包宝宝母亲的故事。石之予期望通过短片探寻加拿大华人移民群体中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故事。
《包宝宝》剧照
《妹妹》是一部毛毡定格动画,故事背景设定在年代中国,一个男孩幻想中的回忆小时与淘气妹妹的日常生活,温馨又感人。宋思琪想要借助影片纪念计划生育政策时期未出生的孩子们。
正好近日我所在的公司刚刚完成了一部《中国动画史》的英文翻译和审校工作,此书的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中文版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而英文版将由英国卢德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今年出版。这本书介绍了中国的动画片发展史,跨度从年到年,整整年,目前译稿已经交付英国出版社编辑。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讲述了解放前我国老一辈动画家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将皮影戏和窗花剪纸的艺术形式和雕、镂、刻、剪的工艺手段,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年,第一步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是由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执导,王干白编剧,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于中国上海上映。后来又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开了先河。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出了中国动画应“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小蝌蚪找妈妈》、《渔童》、《山水情》、《九色鹿》、《雪孩子》、《大闹天宫》、《宝莲灯》、《哪吒闹海》一部部经典动画开始了中国动画片的民族风格建设之路,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中国动画学派”。
到年,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超过22万分钟,从产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动画生产国;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核发《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达到了部,动画产量可观。但是中国动画片却再鲜有经典之作,偶有《大鱼海棠》这样的作品,也成了国际动画市场上的昙花一现,
而去年备受瞩目的《哪吒》被选送参加奥斯卡初选的时候,我就判断过最终不可能出现在奥斯卡上,这个动画片从一开始无论故事背景、结构、人物对白设定就没有做好拍给国际观众看的准备,只不过是导演自己的一场人生剪影而已,又被之后的票房胜利冲昏了头脑。
再回到今天,我们发现奥斯卡的两部提名动画短片导演,石之予和宋思琪有着近乎相同的成长轨迹,出生于中国,留学于北美,同为女性有着细腻丰富的情感。都在世界顶级的动画公司实习工作,石之予创作的《包宝宝》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宋思琪则在专注于定格动画的莱卡公司工作,今年其公司出品的《遗失的环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而宋思琪就为其做过道具模型。
(宋思琪)
这样的学习、工作的经历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视角,更近距离接触到国际观众的口味。让她们懂得如何将中国文化、情感转化为国际语言,让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