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形状 >> 另类活着李太爷悲喜奇遇连载之一
俗话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年的时候,笔者到杭州培训,机缘巧合结识一位留日海归学者,不到40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还娶了个日本老婆。听他讲述起自家太爷的传奇人生,特别是抗战那一段,简直比神剧还让人咋舌。
李教授的太爷年轻时正逢乱世,赶上日本全面侵华。连号称“天下之脊”的太行山区都到处兵荒马乱,老百姓提心吊胆,日子很不好过。民国二十六年秋天,他背着一只大竹篓上山砍柴。突然看到一只皮毛通红、尾巴像团火一样的大狐狸从山间小路仓惶奔来。
后面叽哩哇啦的叫喊夹杂着枪声越来越近,吓得红狐狸瑟瑟发抖,急切间冲李太爷拜伏在地,连连打恭作揖,似乎在求自己出手相救。李太爷想这狐狸也许已经成精,修行不易,应该是遇上劫难了。同病相怜的他生出恻隐之心,赶紧将竹篓子里柴草倒出,把红狐狸藏在里边,再盖上柴草树枝,用树叶和荒草遮盖严实,背在身上撒腿就往山上跑。
还没往前走出多远,叭勾——一声枪响,子弹擦头皮飞过,李太爷吓得腿一软跌倒在地。等他爬起来回头一看,原来追狐狸的是一队日军,好几把冰冷雪亮的刺刀指着他,李太爷往后一退撞在树上,勉强稳住身形,但腿肚子还是不由得直打哆嗦。
八嘎——带队的鬼子军官把指挥刀抽出半截,叽里哇啦冲李太爷恐吓着。估计是在问狐狸下落,但他哪敢承认啊,只能打着摆子装傻。汉奸翻译阴笑着,说是太君问你见过一只大红狐狸没有?李太爷才想起刚才跌跤把筐甩脱了,可又不敢向那边看,急中生智只好冲鬼子军官和翻译又是眨眼,又是挠耳朵,嘴里含混不清“啊哇咯吧”地作哑巴状。
翻译以为他真是哑巴,一把将李太爷推进荆棘丛里,日本军官又踢他一脚,带着鬼子顺小路追了上去。李太爷捂着屁股,缩在刺条中间大气都不敢喘,直到听日本人脚步跑出老远。他才钻出来找着筐子,把红狐狸从里边放出来,摸着它后颈皮毛叹道:“好险啊,老子帮到这算完,你这孽障还不赶紧跑!”那红狐狸似乎深通人性,跪坐在地冲李太爷摇着尾巴,并拢前爪连拜了几拜,一溜烟窜进林洼深处没了踪影。
救下红狐狸后不久,李太爷晚上听窗户啪啪响了几下,连忙披衣服出去查看,只见一道黑影顺着墙角嗖地上去,大尾巴一摇消失了。他知道是那条狐狸,正纳闷呢,脚下一绊好像有东西,捡起来进屋掌灯一看,原来是小包袱里边有本奇怪的书,上面画着些小人儿,旁边是张牙舞爪的蝌蚪文。
李太爷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每天翻阅居然无师自通,悟出些门道挂牌行医了。附近村民犯了头疼脑热、腹泄胃痛或者遇上跌打损伤之类,李太爷只须闭上眼睛,念叨嘟哝片刻,就能随口说出方子,别看都是便宜药材,但手到病除,效果那可是杠杠的。遇上不会治的疑难杂症,他就在午夜去后山找高手讨教......有晚上打猎的村民看见,李太爷好像和一个红衣美女幽会呢,走近却就他一个,对着个比坛子口大不了多少的山洞念念有词。
大战之后,外边瘟疫闹到村里,李太爷拿出一包草药放进大锅熬开,男女老幼喝了之后,病的起死回生,好的疫毒不侵,消息传开,他得了个“小神医”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