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江郎才尽之前的江淹究竟多有才看其狱中

发布时间:2022/12/20 10:38:38   

01李斯《狱中上书》

说到狱中上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个曾经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不朽功绩的李斯,从《谏逐客书》为人所知,后为大秦丞相三十余年。使秦国逐渐走向鼎盛,进而兼并六国,一统华夏。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修驰道,减刑罚,真可谓功劳非凡。奈何晚节不保,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沆瀣一气,立胡亥,杀扶苏。以致天下大乱,义军四起。最终竟遭赵高陷害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与凌辱,无奈之下供认了自己“谋反”之罪。但仍寄希望于秦二世胡亥,能念及昔日功绩,赦免或减轻自己的罪责,于是便写了《狱中上书》: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表面看是写自己的罪,实际列举的都是功劳,满满的反语,浓浓的怨言。虽然文辞蜚然,但显然没达到想要的结果,最终还是被腰斩于咸阳。感觉李斯晚年脑袋绝对进水了,以如此天赋大才,竟然玩不过一个宦官。人一旦失去自由,所有的一切已无意义,就算想做一个普通人已不能够。临刑前,李斯对着同赴刑场的儿子发出这样的感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哎,就算是我想与你像你小时候一样,再牵着大黄狗,出上蔡东门,追逐野兔,又怎么能够呢?

中国书法第一人——李斯

02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西汉文学家邹阳,汉文帝时,是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称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邹阳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梁孝王门客。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甚得母亲窦太后的欢心。平定七国之乱后,功劳更大,景帝任其所为。刘武在商丘筑梁园,即睢园,又叫菟园。方三百余里,极尽辉煌,媲美皇宫。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名花贵木,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梁王经常在其间宴集僚属,雅会宾朋。当时的文人雅士,如司马相如、枚乘、严忌、邹阳、羊胜、公孙诡、韩安国等云集梁园,饮酒赋诗。“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地”即来于此。像以后的石崇在洛阳作“金谷园”,玩金谷雅集;以及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作兰亭集会等,都是从这来的。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其书为《狱中上书自明》:

狱中上书自明

梁孝王览书大受感动,立命释放,并向邹阳深词谢罪,尊为上宾。不得不说,邹阳的这篇上书相当成功,不但使自己得脱牢狱,也为后世留下千古佳章,后更被收入《古文观止》。

梁孝王出行图

03江淹《狱中上书》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父亲江康之,曾作过南沙令,风雅而有才思,只是在江淹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江淹与母亲相依为命,采薪养母。虽然家贫,但不减好学的志向。时常仰慕司马相如和梁鸿的为人,不喜欢在四书五经中寻章摘句,却独钟情于文章辞赋。凭着自身的努力及天分,江淹早早地就已经崭露头角。20岁左右教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其出色的文章才华很快被高平檀超所知,经常引为上宾,对他甚是礼遇。

南朝宋宗室建平王刘景素爱才好士,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僚属。江淹就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当时刘景素在南兖州,便让江淹做了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没想到此时广陵令郭彦文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说江淹接受过他的贿金,二人一起被捕入狱。

江淹为了申明无罪,自狱中上书于刘景素,其辞曰:

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以此也。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伏愿大王暂停左右,少加矜察。

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退不饰诗书以惊愚,进不买声名于天下。日者,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何尝不局影凝严,侧身扃禁者乎。窃慕大王之义,复为门下之宾,备鸣盗浅术之馀,豫三五贱伎之末。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顔色,实佩荆卿黄金之赐,窃感豫让国士之分矣。常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剖心摩踵,以报所天。不图小人固陋,坐贻谤缺,迹坠昭宪,身限幽圄,履影吊心,酸鼻痛骨。下官闻亏名为辱,亏形次之,是以每一念来,忽若有遗;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沈阴,左右无色,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捶心,泣尽而继之以血者也。下官虽乏乡曲之誉,然尝闻君子之行矣:其上则隐于帘肆之间,卧于岩石之下;次则结绶金马之庭,高议云台之上;退则虏南越之君,系单于之颈。俱啓丹册,并图青史。宁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摩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彼之二才,犹或如是,况在下官,焉能自免?昔上将之耻,绛侯幽狱,名臣之羞,史迁下室,至如下官,当何言哉。夫以鲁连之智,辞禄而不反,接舆之贤,行歌而忘归,子陵闭关于东越,仲蔚杜门于西秦,亦良可知也。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何以见齐鲁奇节之人,燕赵悲歌之士乎。

方今圣历钦明,天下乐业,青云浮洛,荣光塞河,西洎临洮、狄道,北距飞狐、阳原,莫不寖仁沐义,照景饮醴,而下官抱痛圜门,含愤狱户,一物之微,有足悲者。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则梧丘之魂不愧于沈首,鹄亭之鬼无恨于灰骨。

古人的脑洞真的很难想像,动不动就长篇大论的,还处处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可以想像当时的环境,监狱中,无非是面徒四壁,没有一点可以帮助记忆的地方,脑袋里得装多少东西?才能写出如此逻辑清晰,打动人心的作品。现在写篇论文不知要费掉多少脑细胞,查来翻去,东摘西抄,尽管有如此便利的条件,也不是很容易完成,反正绝非一日之功。

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又回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泰豫元年(年),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还在元徽二年(年)把江淹贬为吴兴令。这一时期江淹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顺帝升明元年(年),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接受禅位,建立南齐,是为齐高帝。江淹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萧嶷记室参军,又领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等职。

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博通古今,善识字体,也只是觉得像是蝌蚪文。人们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的字的确是蝌蚪文,记的是周宣王之前的事情,并把竹简条分缕析,排列如新。从此,江淹的才名广为传播。

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又被封为醴陵伯,并赐封地。

相传江淹在被贬黜到吴兴(今福建浦城)为县令时,有一天,他漫步吴兴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当地人称之为“梦笔生花”。

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人们读了以后也感到十分乏味,缺少文思。据说是在为宣城太守时被罢归,有一夜泊于禅灵寺渚,梦见一人自称张景阳(西晋文学家张协),对他说:“我以前曾以一匹锦寄于你处,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中探得几尺递给那人,那人十分不满地说:“怎么全被你割尽了,只剩下这么一点!”回头看见丘迟,就说:“剩下这几尺既然没什么用了,就赠给你吧。”以后,丘迟的文章大进,而江淹的文章则再无光彩了。又曾经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丈夫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放在你那里很多年了,可以还给我了。”江淹在怀中探得一支五色笔给了他,此后再写诗绝无美句,人们称之为“江郎才尽”。

江淹墓(河南民权)

别赋

恨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6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