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小学生看图写话火了,老师看完直竖大拇

发布时间:2023/11/6 13:16:49   
北京看雀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582.html

想要写好作文,技巧、写作手法、阅读积累量都是关键,而最关键的应该是兴趣,若是没有写作兴趣,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要命”一样的难受,更不会写出什么好的文章。

小学三年级之前,就是培养学生写作、建立兴趣的关键时期,老师会让学生以写日记记录生活,或是看图写话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同时也是让老师哭笑不得的阶段,小学生的思路清奇,小脑袋瓜里更是有各种各样的“鬼点子”,说不定会交出什么样的写作作业来,老师深感无奈。

小学生“看图写话”火了,老师看完直竖大拇指:都能发表意林了!

小学生写作是不讲究什么技巧,更不需要多么的规范和专业,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发散思维,富有想象力,而看图写话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的存在,就是有时候思维发散的有点大,不太好收回来。

看图写话,让学生展开思维描述班主任,学生写出“人很年轻,头先秃了”,更是生动形象的做出了比喻“就像是一朵蒲公英,风起头秃”,我都怀疑了这真的是看图想象的吗?不会是现实中的班主任就是如此吧,笑不活了。

小学生的思维是不受控制,也不受限制的,你让她大胆创作,她就真的会非常的大胆,老师看完之后都表示,我出题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幅画还能有这样的解释,真是厉害了。

老师的主题是“不要随便摘花”,可在学生的眼里就是妈妈带着女儿在偷“豆芽”,而且还展开了交流,女儿说:偷一根吗,妈妈说:要偷就偷四根。花朵的心声:你才是豆芽,你全家都是豆芽。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是比较简单的,这也导致他们的大脑可以不受限制的思考,不像是大人一样被固定在一个圈子里,只会考虑标准答案是什么,小学生的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千奇百怪的答案。

看图写话,小学生就凭一只手摸着猪头,就直接编出了一整个故事,老师看完之后都直竖大拇指:这都够发表进意林了。真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天才。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是所有学生小时候学习到的内容,即让学生认识到了母爱,也带着学生认识到了青蛙的成长演变,若是让大人来填写,可能只会填写标准答案。

可这位小学生的答案,好像是把现实生活写了进去,妈妈:作业写完了吗。小蝌蚪:走吧,她不是妈妈。这样无声的反抗真的好吗?千万不要被妈妈看到这个答案,小心“小命不保”。

有人说小孩子就好像是“十万个为什么”,永远都在求知的路上问不停,经常都是古灵精怪的,有时候说话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甚至还经常会说一些大实话,让家长尴尬不已。

这次的看图写话,是爸爸在给女儿量身高,结果学生说是在称体重,关键是说爸爸钉钉子,钉在了小丽的头上,直接变成“意外现场”了,有这样的娃在家,还愁笑不出来吗?

小学生在看图写话的时候,是很少有写出“正确答案”的,都是出其不意的,家长面对自己不能理解接受的答案,也要保持淡定,而不是指责学生,避免让学生伤心。

画中是一家四口在打扫落叶的场景,可小学生却写成“把爸爸的尸体运到山上去”,爸爸看完估计都要脊背发凉,赶紧回忆,自己是哪里得罪了这么个小祖宗,动不动就将自己写没了。

小学生更需要鼓励夸赞,而不是批评指导,让学生保持思维发散有必要

纯纯的看图写话,是没有办法限制住学生的,老师只能是想办法让学生写出标准答案,给出范围,让学生组成句子,可学生还是组错了,并且还带“脏话”,给零分是不冤。

不过家长估计是要借学生光,喜提办公室一日游,要好好的聊一下学生是从哪接触的“脏话”,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进行引导改正。

在小学生这个阶段里,学生更加需要的是鼓励和夸赞,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很多时候家长在看到学生考试不理想,就会批评学生,或是在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打击学生。

这对学生都是不小的伤害,会让学生讨厌学习,成绩不好不说,还会慢慢的变得叛逆。还有的家长更加喜欢用大人的思维看待问题,认为所有的答案就应该是标准的。

若学生没有答,而是写出“乱七八糟”的答案,在家长眼里就是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在玩在闹,就会上演一场“家庭大戏”,在家长的一次次指责中,学生却是收敛了改正了。

但学生眼里的光也没有了,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的开拓,拥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而是变得普通,简单,而家长看到的是学生终于听话了,却不知道学生的翅膀已经被亲手折断了。

保持学生的思维发散很有必要,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保持思考的能力,古灵精怪也好,奇思妙想也好,也是学生的一个天赋,过多干涉对学生成长不利。

家长在教育学生上,也是要与时俱进,不能还继续采取以前的“应试教育”,要更加新颖,能够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发展。

话题:你怎么看待小学生的“奇思妙想”?

记得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2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