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呱……”近日,王场镇施场村登智家庭农场的养殖基地,一片片白茫茫的纱网映入眼帘,50多亩蛙池分隔成多个规划整齐的小方块,成群结队的青蛙扑通扑通跳跃着,蛙鸣声不绝于耳。
“用纱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白鹭等水鸟捕捉青蛙,另一方面是防止青蛙爬出去,造成损失。”基地负责人王绍武介绍。此时,他正穿着水裤,忙着将新产的蛙卵放入孵化箱,等卵变成小蝌蚪再转入大田,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养殖。
“一年一次,一次产卵大概是万尾,孵化3天就够了。你看,旁边就是昨天才转的苗。”顺着王绍武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右边的池子里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在水里肆意游动,仔细分辨才看出是小蝌蚪。
“别看蛙小,它可是个挣大钱的项目!”王绍武介绍,养蛙是一门技术活,从卵到成蛙,都需要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精心照料。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一旦它不吃食了,漂浮在水上,肯定就是生病了。
如今说起养殖方法来,王绍武头头是道。7年前,听说青蛙市场“钱景”较好,他就动了心思,不仅四处考察学习,还努力专研养殖技术,为搞好养殖打牢基础。如今,基地每亩蛙池能收入3万多元,年收入达万元。
虽然收入高,但是风险也很大。“种苗、饲料加上各种成本,每亩投入高达2万元,万一遇到病害,就可能血本无归。”王绍武说,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他重新学习繁育技术,并购买了1公斤种蛙进行试验,目前蛙苗不仅能满足基地需求,还能向外销售一部分。
时间进入四月,孵化基本完成,王绍武紧绷的弦终于松动了。“苗好蛙才好,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王绍武表示,养殖周期差不多4个多月,今年8月份第一批成蛙就可以上市,到时候他会根据价格来进行销售,争取将养殖“蛙”地变成增收高地,带动附近村民一起致富。
(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