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从蝌蝌啃蜡到可口可乐,Coca

发布时间:2023/5/19 16:21:20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55.html

上世纪20年代,美国饮料Coca-Cola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在时尚大都市上海销售。

它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这显然是Coca-Cola的中文音译。

然而,它给中国人的第一感觉是——蝌蚪竟然在啃蜡烛!

这是啥玩意?是人喝的吗?!

把动物喝的饮料拿到中国来卖,这不是欺负咱们中国人吗?!

我们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历史悠久,品类众多,何必喝你这个怪异的饮料呢!

这个古怪、拗口的名字,加上棕色的颜色、有点中药味的味道,并不受中国人待见,销售情况很差。

这种在美国畅销的饮料,却在中国吃了瘪。

吃一堑长一智,Coca-Cola逐渐意识到了中文名字的重要性。

于是,公开登报,用英镑的奖金悬赏征集中文译名。

中国和外国不少对此有兴趣的人,纷纷踊跃投稿。

最终,在众多中文译名中,“可口可乐”四个字脱颖而出,被Coca-Cola公司采用。

这个译名,出自当时身一位中国人——蒋彝。

蒋彝是江西九江人,画家、学者,与徐悲鸿等文化名人都在交往。

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当时正好旅居英国。

这种饮料改名“可口可乐”后,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市场销路也得到了开拓。

Coca-Cola公司也满怀信心地在中国大陆大力开拓渠道,建立工厂。

然而,好景不长。

多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的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三十年里,它一直未在中国大陆市场现身。

直到年,这种奇怪的饮料,伴随着中文品牌“可口可乐”,重新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这次,它有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备。

在中国内地市场,从品牌名称,到广告宣传、包装设计等,Coca-Cola公司都尽量采用中国元素,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洗礼。

从而,这个洋品牌、中国人从未感受过的特殊味道的饮料,披上了浓郁的“中国文化”外套,也逐渐受到中国人的尝试、接受。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它受到男女老幼的喜欢,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风靡至今。

而且,Coca-Cola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广铺渠道,大力营建销售网络,在多个地方建厂,设立分支机构。

Coca-Cola公司设计的品牌形象是:不但解渴,还可以建立友谊,欢度欢乐时光。

“可口可乐”的译名,与它的英文原名Coca-Cola发音非常接似,而且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这个名字赋予了产品的直观形象,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而且,它既包含了“可口”的产品口味诉求,也蕴含了“可乐”的精神诉求,准确而且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品牌形象。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同样的Coca-Cola。

可是,从“蝌蝌啃蜡”到“可口可乐”,却是天壤之别。

可口可乐能在中国畅销大赚,蒋彝可谓功不可没。

他创造的商业价值,远远超出了当初的区区英镑奖金!

迄今为止,这是被业界公认为中文翻译得最好的外国品牌案例经典。

仅凭“可口可乐”的译名,蒋彝就可以名传天下,留名千古。

其实,除了将Coca-Cola翻译为“可口可乐”之外,蒋彝对中西文化交流还作出了很多贡献。

后来,他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收入《世界名人辞典》。他后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

蒋彝是将中国文化带到国际舞台、介绍到国外的著名推手之一,因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从这个经典案例可见,我汉字的独特魅力,中文的博大精深!

也可见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受到的重视程度和礼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