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习性 >> 中国动画电影的情怀为何都成渣
恳请您点击左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百家号。
赵贵胜
近年来,中国动画发展迅猛。除了数量上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之外,在技术上和创作理念上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年,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追求现代民族风格,采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讲述一个全新的“大圣”故事,作品弘扬友谊,歌颂自我觉醒和勇敢的民族传统精神,在商业性、艺术性和意识形态性表达三者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是中国动画现代民族化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总体来看,这样的精品佳作为数不多。新一代动画创作者在创作中往往顾此失彼,尤其面对传统价值观传播和观众现代心理需求,民族风格创造与日美风格模仿问题,认识模糊,甚至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虚无主义。
作为娱乐产品的动画片,其兼具文化功能。作品在愉悦观众时,其内容层面涉及的形象、情感、道德、精神等诸多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对观众的心理、信念、信仰、理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当前,在娱乐产品泛滥,外国动画强势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动画往往注重开掘娱乐性,而忽视自己的文化担当。作品追求浅层的感官刺激和低俗的美学趣味,提高收视率或者票房,输送的价值观却扭曲、错位。电视荧屏“常青树”《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构思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作品中灰太郎和红太郎这对夫妻关系的处理是个亮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主导,女性居于从属地位。在动画作品中表现为:家庭中的女性或者缺位,如《哪吒闹海》《曹冲称象》;或者以慈母的形象出现,如《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等。而该片颠覆了传统家庭观念和女性形象,女性成为家庭的绝对权威,丈夫对妻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这种变形处理的现代家庭关系对观众造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的文化共鸣,收视率居高不下。但创作者在塑造新时代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拿捏失度。女主人红太狼对丈夫动辄以平底锅相击,用暴力证明自己的权力存在;时而妖娆,以姿色驱动丈夫外出抓羊,自己却好吃懒做,只顾梳妆打扮。这种女性的塑造虽新颖,却有悖我国人际关系中崇尚“礼”,生活中奉行“勤”的道德价值观,对认知能力不成熟的儿童起到负面示范作用。另一部包裹着环保外衣的动画《熊出没》在孩子当中反响热烈,却引发家长们的担忧。该片移植了美国动画《猫和老鼠》的叙事模式,剧情围绕森林“原住民”熊兄弟,与森林破坏者光头强之间一系列的搞笑对决展开。作品角色行为失范,人类的肆意砍伐树木、滥用枪支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的各种暴力打斗不绝于目。违背了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主张,更颠覆了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大国形象。由于这些动画片过于渲染暴力、对抗,给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带来不良的示范。也就不可避免的引发类似连云港儿童玩“烤羊”烧伤同伴和陕西汉中西乡女孩用电锯锯伤自己小妹妹的悲剧事件。一些全年龄段和青少年受众定位的动画片在价值观表达上同样考虑欠周全。如《小门神》中单位让高龄的土地公公下岗,让残疾人铁拐李转岗,这种冷漠的社会行为;土地爷失业后怂恿门神放出凶猛的年兽,花仙认为门神工作没前途就和男友分手,这种狭隘自私的心理。作者对这些问题缺乏基本的价值观判断,态度含糊。网络动画《十万个冷笑话》试图通过对民间传说戏说,古典文学作品解构,知名动漫角色进行无厘头恶搞的喜剧策略,实现既迎合了观众需求又能应对监管部门审查的目的。但这种戏说、解构和恶搞以肆无忌惮地亵渎传统(如小孩骑着脚踏车从碰瓷老人身上碾过)、调侃经典(如哪吒穿着暴露、身材性感)为基础,实质上是一种反文化的病态娱乐消遣活动。迪士尼金牌制作人比尔·伯顿对此的观点是:中国动画电影除了具有娱乐属性之外,还应深挖东方文化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再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动画作品,大部分作品在艺术表现和价值观传播两者关系上把控有方,既具有娱乐性,对儿童又保持道德启蒙的积极意义。《三个和尚》通过对谚语“一个和尚没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改编,将原本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境处理成三个和尚觉悟后,克服自私心理握手言和,然后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了喝水问题的大团圆结局。影片对自私的人性心理进行了反思,启迪大家要和睦、团结。《滥竽充数》告诫观众要有真才实学,而不能靠蒙混度日。《葫芦娃》讴歌了正义和勇敢,《雪孩子》赞美了友情和勇敢精神,《阿凡提》则塑造了乐观、智慧和充满正义感的正面角色形象......。这些作品幽默、有趣,输送着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而外国一些经典动画作品在创作观念上大胆,但在价值观表达上也极其谨慎。比如迪斯尼动画,尽管是全年龄段的受众定位,但故事总是充满了对真善美的传递和描述,丝毫不渲染暴力、色情。最近热映的迪斯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选择了其热衷的主题,讲诉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除了主角兔子朱迪被美化,配角的的一言一行也做了精心的设计。影片开始出场的吉丁.格雷粗暴、蛮横;结尾处,吉丁.格雷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青年,当他为小时候的无礼向朱迪道歉那一刻,让儿童深受感染和教育。《超能陆战队》则通过机器人小白自甘牺牲的行为唤醒一个被仇恨遮蔽双眼的少年故事,弘扬一种大爱精神。而宫崎骏的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根本的一点是在表现战争、复仇、家庭、自然、人生等主题时,他传达了正确、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塑造了观众心目中认可的正面人物,如《千与千寻》中千寻的坚强、善良,《天空之城》中娜乌西卡的活泼、睿智、勇敢,《龙猫》中展现的母女之爱......。给世界观众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风格上,中国动画呈现出严重的日本化和欧美化倾向。所谓动画片风格是指题材、立意、美术、表演、音乐这些综合起来构成的总体艺术特色,它反映艺术家的思想、审美以及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被认为是近些年来良心之作的《魁拔》系列动画电影,在制作上可谓精良,但无论是角色设计、动作还是画风都洋溢着“日本范儿”。导演王川认为这是一种全球市场定位,因为目前国际主流市场的畅销产品中,80%以上是这种风格。国内10至14岁观众所喜欢的动漫中,这种风格的产品高于80%。就是在如此清晰的市场认识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影片最后的票房却和预想中的有着巨大落差。显然,日式风格并不被中国观众普遍接受,除了固定的日漫迷外其他观众很难有代入感,也就出现首映火爆,但总体票房却走低的现象。和《魁拔》相比,网络动画《雏蜂》日本风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剧情到人物设定处处显示着我国动画超强的模仿能力。当作品进入日本市场后,日本观众批评山寨严重,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中国自己的动画。令人尴尬的是近几年来大势发展的网络动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日系风格,如《十万个冷笑话》《妖怪名单》《狐妖小红娘》《尸兄》等。在这些二次元世界里,本土文化元素消失殆尽,日本文化符号泛滥。对于当下流行的3D动画来讲,中国动画选择以欧美风格为自己的参考对象。年《魔比斯环》3D版和观众见面,该片汇聚了世界动画创作精英,聘请《花木兰2》导演格兰·柴卡执导。早在年该片就以2D版在中国院线上映的首部三维影院动画,但票房不尽人意。该片票房的惨淡和作品与我国本土文化的割裂不无关系,一个类似《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神秘星球、奇幻生物,后工业时代的飞行器以及以西方人为原型的角色等建构的虚拟世界,这些契合了西方观众的审美,但难以引起本土观众的共鸣。由于制作水准平平,最后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得到认可。年3D版的《神笔马良》由迪斯尼中国创意技术支持完成。洪汛涛创作的这个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童话可谓家喻户晓,但在中西“混搭”的改编中,原著精神被摒弃,重新包装成迪斯尼风格的动画片。贪得无厌的地主换成了残暴的将军,生活艰苦的马良转换成了营养充沛的胖儿童,身边还有一个贴心的异性知己,这种中国文化的西方转换,看后让人五味杂陈!被称最炫民族风的《小门神》俨然又一部“香蕉动画”。尽管土地公公、门神、年兽、鞭炮、江南小镇这些中国元素丰富,但在角色设计和表演上模仿痕迹严重,胖瘦对比鲜明的两个主角和弹性十足的动作尽显迪斯尼美学风格,和动画片《花木兰》设计如出一辙。而《熊出没之雪岭熊风》《赛车总动员》这些动画片更是没有走出迪斯尼风格的窠臼。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万氏兄弟、王树忱、马克宣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动画人坚持中国动画的民族化道路。将我国民族文化和动画这种外来艺术相结合,形成和前苏联、萨格勒布学派等完全异样的风格,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他们创作的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了我国京剧、水墨画、剪纸、皮影等民族艺术;在内容上或取材于我国传统文学魁宝,或立足我国社会现实;在主题上传承、创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出东方神韵、中国风格。再看迪斯尼、梦工厂风格,为保证商业上的成功,作品画面唯美,勇气、友谊、爱和家庭等美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成为一贯主题,通过生动夸张的表演追求幽默有趣的效果,影片给人畅快淋漓之消遣感。和以迪斯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相比,日本宫崎骏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他不是通过肆无忌惮的插科打诨取悦观众,而是用魔幻和现实交织的世界,纯朴善良又不失干练坚强的女性和浓浓乡愁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来抚慰观众受现实压迫的心灵。因此,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看后往往意犹未尽。
毋庸讳言,中国动画在价值观和风格方面的问题,暴露出我国动画创作者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和面对商业背景创作的乏力。从上世纪的计划经济到当前的市场经济才短短20多年的时间,新一代中国动画创作者没有把握以受众为中心的动画创作规律。一些作品以牺牲文化为代价,刻意迎合观众口味,通过娱乐刺激赢取点击率,通过模仿“他者”获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