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习性 >> 无数人心中国产动画巅峰,排名仅次大闹天
Sir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这部电影。
甚至。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挤满大明星、大制作的院线里,还能留意到这样一部老国产动画即将上映。
《天书奇谭》4K高清修复纪念版。
38年后,迟到的全国“首映”。
放在中国影史地位当然无法撼动:
豆瓣9.2,豆瓣中国动画电影排名仅次于《大闹天宫》;
无数人心中国产动画巅峰。
Sir看到包括吴京、黄晓明、孙俪等电影人今天纷纷为它上映造势。
可即便如此。
大概率还是会在本就不热闹的院线中,凉凉收场(如果打脸那就太好了)。
它的好无需赘述。
但有没发现,这次重映跟38年前有什么不同?
除了更高的分辨率,更精美的海报。
放大——还有主创栏里,那一个个被框住的名字。
比起重温《天书奇谭》,Sir今天更想重现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
他们是谁?
说实话,Sir这几年最怕在新闻里刷到他们。
今年3月,“阿凡提之父”曲建方去世;年,“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先生、“黑猫警长之父”戴铁郎先生逝世;年,中国剪纸动画大师,《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原画设计,《老鼠嫁女》《火童》导演王柏荣逝世;同年,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九色鹿》《舒克和贝塔》,动画摄影大师王世荣先生逝世。
......
《天书奇谭》的联合导演钱运达,今年93岁。
首映礼上,他坐在轮椅上和大家见面,期间含泪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个片子的肯定,过去做的这点儿事还被大家所认可,很高兴!”
钱老谦虚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称,上美影)的艺术家们,做的可不止“这点儿事”。
如今国产电影的确“崛起”了。
我们手握更大的市场,更多的资本,更强的技术,以及更有力的话语权。
同时。
难免曝光越来越多虚伪的口号,泡沫的数据,肤浅的狂欢……
今天,把时光拉回30年前。
每一个响亮的名字都在提醒我们:
中国动画人,曾经是可以这样做动画的。
中国电影,万幸有过那个“好时代”。
01
“趣”
现在提起《天书奇谭》,评价依然还是:
“故事性强,有趣幽默”。
导演王树忱和钱运达当时说,动画要“奇趣美”:
内容要有独创性;
要有趣,没人想看板着面孔讲道理的动画片;
吸收各种各样的风格,兼收并蓄。
简单来说——怎么有趣怎么来。
就说个最简单的动作:
吃。
吃东西,怎么“吃”得有趣?
饼要比脸大。
不能正常地吃,要从中间挖空,最好还能戴在脖子上玩一玩,弹一弹。
继续。
还是日常动作:照镜子。
这镜子不能是普通的镜子。
三个反派个个臭美,抢着孤芳自赏,可他们后来才知道,其实你们是在引火上身啊!
一颦一蹙,一举一动,都被这个像镜子的“监控器”记录下来了。
于是。
他们在镜前越是扭捏作态,越是暴露自己的虚荣与愚蠢。
天书上的法术,也不是一般法术。
三根草苗,轻轻吹一吹,化身三只力大无穷的草蜢。
童年诡异场面诞生:
草蜢们跳着神奇的步伐,安静又浮夸,仿佛道士抬尸,把蛋生从云层上扔了下去。
以上构想,出自造型设计大师柯明。
陈丹青曾评价他:
常画美人、花草、江南小景、日常闲趣……而每成一画,众人俱皆叫好。
是天赋吗?
当然有。
但成品依然是从人物设计,到分镜台本,多次调整和推翻,才有了《天书奇谭》的天马行空。
柯明本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一个极度“有趣的灵魂”。
爱好广泛。
中国民间雕塑、戏曲、门画、年画、连环画、山水画、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都是他的心头好。
他把爱好,揉进了自己的事业。
△钱运达与柯明在研究人物造型
那个年代的动画作品,大多都是“高大全”的刻板人物。
正派必须好,反派必须坏。
可《天书奇谭》不同。
它对反派的雕琢,绝不比主角少。
京剧中的花旦,变成了一个花容貌美的狐女,樱桃嘴、瓜子脸,脸上还有两片腮红;
京剧中的丑角形象和县令角色融合,化为一张瘦长的脸和尖尖的嘴,还有几条“鼠须”;
甚至代表权力的小皇帝,更滑稽。
圆滚滚地看不到脚,走路就像不倒翁。
它对环境的渲染,丝毫不比故事少。
中国水墨画跃然银幕。
仙山,有意境之美。
山水悠远、园林精巧,寺院禅意;
不只是远景美,中景每一帧的人物和布置,都十分讲究。
敛财的县太爷家,皇宫内的山山水水,源于古典的中国园林设计。
推窗而探,一剪折枝。
垂柳飘飘,湖中倒映。
它每一处“闲笔”蕴含的信息量,丝毫不比主线少。
比如那些以往会被忽略的中国民俗:
狐假虎威的“跳大神”;
节庆出现的“舞龙舞狮”。
轻描淡写,却和剧情完美融合。
只是兴趣吗?
的确是,但他们把这“兴趣”玩得尽兴,玩得高级。
耗时3年,光手绘原画就12万张。
更绝的是。
这些元素不仅是临摹来的,还有真的通过实践来的。
要画皮影,就去凤翔和民间艺人学;
画古墓?去河南郑州、南阳的古墓里看雕刻;
要画打渔的场景,就包一艘木船,在上面同吃同住,这样就有在船上生活的感觉了。
奢侈吗?
当然。
我们怀念那个可以“慢下来”的时代。
可这种怀念的最深处,是这些老艺术家的沉浸。
他们对作品的投入,丝毫不比生活本身少。
02
“奇”
上美影的经典,哪止一部《天书奇谭》。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年成立,共摄制美术片部。
48部美术片先后在国内69次获奖,有45部美术片在国际上73次获奖。
Sir特别想提名一部,《阿凡提的故事》。
它是中国曾经距离奥斯卡最近,也是中国动画中最有民族异域色彩,最“奇情”的一部动画。
奥斯卡咋回事?
当时奥斯卡评委组很欣赏这部片子,但遗憾的是《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超时了。
组委会要求把片子重新剪辑时长,但主创们因为各种原因搁置了,没有再把片子送过去。
后来,评委组还给他们寄来了一个荣誉证书,表示欣赏和认可。
“阿凡提之父”,导演和美术设计,是今年逝世的曲建方先生。
他怎么设计这人物的?
有一天,曲建方在当地遇到骆驼队有个30多岁的年轻人,牵着个帅气的山羊,还留着山羊胡,眼睛炯炯有神,身材又高又瘦。
曲建方立即请他到家里,画了一幅油画像。
阿凡提的基本形象,就是他了。
后来Sir才知道。
不仅有写实的人物形象,还有写实的细节。
仔细看阿凡提的眉毛,咋连在一起这么奇怪?
曲建方发现当地的文字,都是弯弯曲曲,像藤一样的叶子,类似这样:(维语“欢迎”的意思)。
叮!有了!
曲建方设计成一片连在一起的叶子瓣,挑在阿凡提身上,作为当地的文化印记。
等等。
那阿凡提挂在腰上的葫芦又是咋回事?
也没见打开过呀!
原来这是当地一种叫“纳斯”,用来提神的物品。
虽然阿凡提从来不吃,但只要看到这个葫芦,当地人一看,心领神会。
还有每次出现Sir就一直盯着的……
馕饼、水罐、烤肉串、大巴扎、馕、抓饭、烤包子.......
谁看了不馋呢?
这些,对当时的孩子来说已经称得上“奇观”。
但并非完全迎合观众的猎奇。
而是。
主创们也把自己当成了“观众”,在作品中投射出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这是到新疆去体验生活的
你如果拍哪一个地方的片子
你一定要到当地去
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还要同劳动同生活
当然,作为动画太写实也不行。
怎么把真实的人物改造成受欢迎的动画IP?
曲建方先是吸收了唐三彩的形象,再进行“变形”处理。
身子,上半身长,下半身短;
手臂和躯干,上扁下圆。
诙谐感,出来了。
接着是动态设计。
定格动画,最考验技术和耐心。
人偶做好,逐帧去拍,一个动作一个定格。
一个倒骑毛驴的动作,就要许多格。
还有听觉。
朗朗上口,洗脑一般的片头曲。
这个片头曲一起,Sir就不行了。
人人都叫我阿凡提,纳斯尔丁·阿凡提。生来就是个倔脾气,倔啊倔脾气。骑上小毛驴我走呀走四方,从南跑北,从东跑到西,从东跑到西。哎~~~~~~爱管人间不平事,爱管人间不平事咧!要为穷人出口气,要为穷人出口气。骑上小毛驴我走呀嘛走四方。
作为孩子,我们惊叹于那些作品为观众呈现的奇景、奇趣、奇人。
可回头再看。
惊讶变成敬意——原来那些儿时的新奇,竟都出自真实的土壤,踏实的雕琢,诚实的创作。
03
“终”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老厂长当时有一句话:
“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
不是说说而已。
年9月离开我们的“黑猫警长之父”戴铁郎先生,便是这句话的“代言人”。
内核坚定,但风格跨度极大。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戴铁郎是本片的动画设计之一。
素材灵感来源于齐白石大师的画作。
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曾来中国参观上美影,看到了这部作品,说:
“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高畑勋是中国动画粉丝,年所创作的《辉夜姬物语》就是明证。
即使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戴铁郎并没有再复制任何一部《小蝌蚪》。
之后的作品,《九色鹿》。
转向民间神话。
画风和灵感来源自敦煌神秘、瑰丽的壁画《鹿王本生图》,戴铁郎是联合导演之一。
他们带领团队在莫高窟待了23天。
23天内,完成《九色鹿》所有场景设计。
经过两次摸索后,戴铁郎的作品更趋风格化。
现代,尖锐,童真。
在当时几乎前无古人。
当时上美影基本只产出两种类型的动画,一种是能在国外拿奖的;另一种是有民族特色,中国学派艺术动画片。
戴铁郎像“异类”,他希望更深度地接触大众。
Sir不止一次想起宫崎骏。
环保题材《我的朋友小海豚》。
用今天的视角看,有点像宫崎骏的《悬崖上的波妞》。
当时无人看好。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海豚的故事,有什么好拍?
戴铁郎独自坐在冷板凳画完所有的分镜。
影片最终获年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的总统银质奖。
并让当时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环保”概念。
科普动画片《小红脸和小蓝脸》。
小朋友不爱刷牙怎么办?
戴铁郎第一次将细菌拟人化为小红脸和小蓝脸(学名乳酸杆菌,一种对牙齿有害的细菌),告诫小朋友们要爱护牙齿。
当年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小朋友,都认真开始刷牙。
甚至长大后还记得好好刷牙。
年,当时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系列动画片。
戴铁郎随即着手这部中国最早的系列动画片,《黑猫警长》。
播出后,这个守护森林公园的黑猫警长立即红遍大江南北。
流量带来名气。
也带来遗憾。
播出五集后,《黑猫警长》最终停留在片尾的“请看下集”。
它风格先锋:
人物造型时尚帅气,还有各种各样科幻场景,动作场面。
源于那段时间戴铁郎经常翻阅国外科技刊物,收集美国最新战斗机信息。
再加工设计成小朋友觉得神奇无比的喷气式摩托车、热追踪导弹等高科技道具。
就是“好玩”。
另一方面,意识超前——不把儿童当“傻瓜”。
联合导演之一范马迪,曾在《鲁豫有约》中透露过《黑猫警长》停播的原因。
这个打打杀杀对小朋友很不利
以后不要再拍这些片子了
怎么样的片子?
就聊一个细节。
大家公认的“童年阴影”,第4集《吃丈夫的螳螂》。
螳螂太太在新婚之夜吃掉了丈夫。
乍一听有些暴力。
但这一集的前后其实渲染了螳螂夫妻的恩爱和不舍,螳螂丈夫为了下一代的繁衍,反复请求太太吃了他。
范导演说,他们会尽量避免一些暴力,但不能避免生活中的自然规律。
螳螂这个情节,也是在向孩子科普雌螳螂交配后有可能吃掉雄性完成繁殖的生物习性。
而导演更是在这自然规律里,加入了不少拟人的温情。
不信。
如今回看这个镜头,螳螂夫妇新婚。
两人相互依偎。
再仔细看,他们眼睛是重叠的:
或是巧合。
或是暗示,今夜,便是以身相许,共生共死。
自然,生死,告别。
这是戴铁郎希望中国人尽早理解的命题。
年,电影版的《黑猫警长》上映时,戴铁郎再谈起自己作品,他感慨:
“这是一个好时代,好到让我常常遗憾,要是再年轻一点就好了。”
这真是一个“好时代”?
如果是,为什么又想“再年轻一点”?
Sir再次想起《天书奇谭》的结尾。
袁公,看守天书的小官,却是整个天庭最有智慧的人。
他主张知识自由,想把天书传播给凡人;他热爱生命,即使是一个鸟蛋里生的小孩,他也喜爱它,尊重它,相信它。
他是中国版的普罗米修斯。
最终,因为泄漏天书,袁公被天庭抓走。
蛋生哭哭啼啼,袁公却很平静,只说:“我的心愿已经了了。”
但被绑走的时候,他忍不住留下一句悠长的呐喊:“蛋生,你要好自为之啊——”
心愿了了吗?
不能享受自由人生,不能体会人间繁盛,不能目睹孩子成材。
如何了。
好自为之。
这句话听起来那样简单,那样绝情,但个中藏着多少道不出的遗憾,说不出的永别。
看到吗。
老一辈艺术家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展现深刻与反思。
他们始终相信
童真,并非幼稚。
而是人类最初的善良与正直。
今天是年。
上美影逐渐落幕,渐渐退出主流市场;
戴老家里窗台边自己捏的黑猫模型,身上早已爬满裂痕;
当初看着这些动画长大的孩子,如今大多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们给孩子看什么?
我们自己又看什么?
动画变得软萌粘人,充满傻笑,颠倒搞怪,让孩子们嘻嘻哈哈,前仰后合;而更多时候,我们不再给孩子动画,给他们手机、IPAD,因为手机让他们更高兴更安分,因为手机也让我们更高兴,更安分……
这让Sir怀念那个时代。
它离我们不远,却无比珍贵。
珍贵在,它信奉作品的价值,多于流量的利益;
珍贵在,它推崇慢工出细活的手艺,多于精致商品的投入产出比;
更珍贵在,哪怕人人知道那不是最好的时代,依然有无数人痴迷于为这个时代单纯地奉献自己。
这样的人,便是一个时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