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夏至吃什么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蝌蚪五

发布时间:2022/10/16 0:34:11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从《夏至九九歌》描写的情况来看,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并不在夏至,而在夏至以后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日消暑,冬季取暖,是北京四合院特定的习俗。

随着6月21日夏至日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将随即到来。

由于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有一个23°26的交角,所以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在地球上产生四季的交替。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是夏季;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是为冬季。此时,北极圈内都在向太阳一侧,昼长达24小时,形成极昼;南极圈内都在背太阳一侧,夜长24小时,形成极夜。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面。图片来源:站酷

冬至日相反,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则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夏至舍冰水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较多,此时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夏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夏至节。在古代,夏至是一个避暑消夏的节日,并有浓厚的祭神风气。据说流传至今的吃面、吃馄饨等习俗都与祭神有关。与冬至日“数九”相似,我国民间还有夏至起数“夏九九”的传统。湖北老河口市禹王庙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便记有:“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从《夏至九九歌》描写的情况来看,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并不在夏至,而在夏至以后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但在一天当中,白天仍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要比散发出的热量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高似一天,到“三伏”期间天气也就最热。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才会逐渐下降。

三伏是中国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日子,系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是隐藏的意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史记》:“伏者,隐伏避盛夏也”。《史记》中还有秦德公二年(公元前年)“见伏”,讲述民间用杀狗办法来催解热毒,这解毒日即称“伏日”的记载。《渊鉴类函》:“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文字计序符号循环使用,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这样,每隔10天就有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按中国传统,“三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作为初伏的第一天。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为“头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由中伏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为“中伏”。其中,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为“末伏”,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按此推算,比如年“夏至”在农历五月初三,即公历6月21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在农历五月三十,即公历7月18日入伏,为头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在8月7日,故立秋前只有1个“庚日”,中伏只有10天。“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的第一天,到8月16日出伏。“五行生克”说法认为,夏属火,庚属金,金怕火融,故一到“庚”日,金必伏藏,至使夏火大肆热毒,天气就特别炎热。应该说过了夏至、端午,直到三伏结束,这一段时间也就进入了避暑期。

宋《文昌杂录》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搭凉棚,挂竹帘、糊冷布,是北京四合院夏天传统的消暑降温方法。夏季固然天气炎热,但老北京有夏日注意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的说法。古人特别提出夏月勿宜过食冷水与生硬果、油腻、甜食、恐不消化的道理,“人能自慎,省食煎炒、咸腊、炙煿之物,自然津液常满”。“夏季摄生消息论”里也说:“三伏内,腹中长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宜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作者:四合院的习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8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