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林蛙的放养密度,与饲养管理

发布时间:2022/8/29 18:01:37   

大家好,我是珊珊养殖技巧。今天给大家来分享林蛙的饲养管理,林蛙的饲养管理是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林蛙生长发育各阶段比较复杂,因此应根据各时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变态前蝌蚪的饲养管理。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变态前蝌蚪的饲养管理

变态前蝌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饲料与饲喂、饲养密度、排灌管理和敌害防治四个环节,只有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才能丰产丰收。

(一)饲料与饲喂技术

1.饲料种类

蝌蚪消化器官的构造和生理特点是与植物性饲料相适应的,其可采食的饲料有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两大类。植物性饲料又可分为鲜活植物和枯朽植物。鲜活植物主要是低等植物藻类和部分高等植物幼苗,但蝌蚪对鲜活高等植物的利用能力有限,而当各种植物枯枝落叶,包括树皮经水浸泡变软之后,蝌蚪可将表皮及叶肉全部吃掉。蝌蚪的动物性食物主要是死亡动物的尸体,有时偶然也发现蝌蚪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采集和配制蝌蚪的饲料时,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但在蝌蚪生长发育的后期,增加动物性饲料可促进蝌蚪生长发育提高蝌蚪进入变态期的体重和变态幼蛙森林生活期的成活率。

2.饲料的加工

喂养蝌蚪的饲料需经过加工处理,使饲料熟化,才有利于蝌蚪采食。

(1)粗饲料的加工

主要是蒸、煮或发酵,其目的是使植物变软变烂,便于蝌蚪采食。蒸煮时把茎叶切短(长10~20厘米),蒸煮的程度以轻捏即碎为宜。煮烂的植物投喂前需用流水冲洗30~60分钟,使植物碱及色素等溶于水中的物质被冲洗干净,以防止污染池水。

(2)精饲料的加工

将玉米等谷物粉制成浓稠的面糊或面饼面糊必须浓稠,冷却后变成胶冻状,投入水中保持块状,既不易损失,又有利于蝌蚪采食。如果面糊稀薄,不能凝固,投放后易分散,沉入泥沙之中,蝌蚪无法取食,从而造成饲料浪费。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物质齐全,也可配制混合饲料,推荐配方为:玉米面50%,豆饼20%,麦麸7%,鲜植物茎叶20%,骨粉3%。各种饲料按比例配好后在笼屉内蒸成窝头或制成烤糕投喂。

(3)动物性饲料的加工

动物性饲料必须煮烂切碎,蝌蚪才容易取食,但有些肌肉(如鱼肉等)较松软,亦可不煮,直接投喂。

3.投饲技术

投饲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饲的方法,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饲喂技术。

(1)投饲量

依蝌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食量而定,按利用率为50%计算,一般每万只蝌蚪每日的投饲量为:5日龄前0.2~0.5千克;5~10日龄0.5~1.7千克;10~15日龄1.7~2.5千克;15~25日龄2.5千克;25~35日龄2.5~3.5千克。实际喂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新修的饲养池,水藻类等天然饲料少,可适当增加投饲量;由沙石组成的饲养池,水藻类也少,亦可增加投饲量;饲养池土质肥沃,水中藻类等天然饲料丰富,可适当减少投饲量。另外,还要考虑蝌蚪的密度,每平方米超过只蝌蚪,要适当增加投饲量;只以下时,可减少投饲量。

本饲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蝌蚪的摄食情况,正确判断投饲量是否充足,如果投饲后大部分蝌蚪很快集中到饲料上取食,证明蝌蚪处于饥饿状态,投饲不足,要适当增加投饲量;如果投饲后只有部分蝌蚪聚集在饲料上取食,其余一半以上不立即取食,说明饲料供应充足,可继续按现量投饲,或适当减少投饲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饲料剩余情况及池底水藻生长情况来判断,如果剩余饲料只有茎秆、叶柄,或池底水藻被吃光,露出沙粒、岩石本色,都说明饲料供应不足。一般以投饲2小时后吃完或稍有剩余为宜。

(2)投饲方法

分为堆状投饲法和分散投饲法2种,精饲料适于堆状投饲,粗饲料适于分散投饲。堆状投饲时,水池边缘投放的要多些,中央投放的要少些,且要避开入水口和出水口,防止饲料被水流冲散混入泥土中。蝌蚪取食剩下的残料,一般情况下不用捞出来,只有在残料较多污染水质的情况下,才需将残饲捞出处理。但由于小蝌蚪只能啃食茎叶的柔软部分,因此,需将剩余饲料捞出,重新投放。

(二)放养密度

关系到蝌蚪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是影响蝌蚪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合理确定放养密度。15日龄前的蝌蚪较小,密度可大一些,一般为~只/米2,超过只/米2,就呈现过密状态,出现水质污染、溶解氧不足及争食等矛盾。15~25日龄,蝌蚪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耗氧量大,密度应小一些,只米左右以为宜,如果水面充足,可保持~只/米2。25日龄到变态期,要实行低密度养殖,保持~只/米2为宜。以上指标仅供参考,在生产实践中还应结合水质、水温、水中溶解氧和饲料条件等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三)排灌技术

水是蝌蚪生存的必要条件,蝌蚪取食、活动和新陈代谢都在水中完成。人工养殖蝌蚪,由于数量多、密度大,蝌蚪本身的代谢产物和食物使池水很快污染,水中溶氧量下降,因此,必须不断地排出污水,灌入净水,才能使蝌蚪正常生长发育排灌方法有2种。

1.单排单灌法

每个池子由灌水口直接从支渠灌入净水,由排水口直接将污水排到排水渠。此法的优点是每个池子灌入的水均是新鲜的、纯净的,换水速度快,水中溶氧量高,水质不受其他池中蝌蚪排泄物的污染,适于在蝌蚪生长的中后期使用。

2.串灌法

将数个池子连在一起灌水,甲池由支渠灌入水,经由乙池、丙池,再排出池外(图1-5)。此法的优点是保温性强,在蝌蚪幼小阶段,密度不大的情况下,运用此法可有助于提高水温,促进蝌蚪生长;缺点是可导致下游的池水受上游池水的污染,水中溶氧量低,对蝌蚪生长不利。因此,串灌时池子不能过多,一般以3个池子串联为限。无论采用何种排灌方法,在排灌过程中都要经常检查池内水质状况。如果池水干净透明,池里蝌蚪活动及池底泥沙清晰可见说明水质良好;如果池水混浊,透明度低,看不清蝌蚪和池底泥沙,说明水质不良,应及时排灌。正确判断水中溶氧量也是排灌技术的关键。

在晴朗的白天蝌蚪安静地在水底取食,或在水下游动,或在水池边缘浅水处聚集嬉戏,表明水中溶氧量充足,蝌蚪生活正常;如果蝌蚪在水上层游动,有一部分蝌蚪时而穿出水面吞食空气,时而沉入水下,表示水中溶氧量不足,灌入新水即可恢复正常;如果大批蝌蚪漂浮在水面上,身体直立,口部突出水面,长时间吞空气,并且由于蝌蚪反复吞吐空气,水面上留下一层气泡,表明池水严重缺氧,威胁蝌蚪生命安全,时间稍长就会大批死亡,必须立即大量注入新水,排出废水如果此时排灌有困难,应立即把蝌蚪捞出,移入别的池里饲养。

水温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通过调节排灌量也可调节水温。低温时白天减少贮水量,夜间增加贮水量,使水深达30厘米左右,保护蝌蚪免受冻害;高温时加大排灌量和提高水位,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蝌蚪生长期间池水不能干涸,要经常清理安全坑内的淤泥,以便断水时,蝌蚪能进入安全坑避难。在山洪暴发之季,要在引水渠上游修筑堤坝和闸门,饲养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防止洪水从引渠涌入饲养池冲走蝌蚪。为防止蝌蚪顺水口流失,在入水口和出水口都要安装拦网。

今天分享林蛙的饲养管理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各位小伙伴们能喜欢,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更多的养殖技巧,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2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