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从时刻陪伴到教学生自理自立,这位盲校教

发布时间:2023/4/3 12:31:30   

半岛全媒体记者郝春梅

  你眼中的盲校是什么样子?盲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是一种什么状态?从事盲校教育的老师们是不是很辛苦?教师节前夕,记者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了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盲校,通过盲校教师尚冬梅,发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可爱、返朴归真的盲校,盲校教师身上的那份始终如一、为了孩子的教育初心让人动容,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显得弥足珍贵。

盲生的课堂很活跃,快乐、激情并存

  从闹市区到市盲校新校区,越发地感觉天蓝海静,一切美得就像一幅画。走进盲校校园,没有熙熙攘攘、闹闹哄哄,小学部二年级的三个孩子跟着尚冬梅老师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语文课。走进教室不到五分钟,记者的心神就明显放松了下来。原来,这个班上原本有四名同学,一名全盲,三名低视力,那位全盲的小姑娘因为做手术需要,没有上学,另外三名在校的,都是男生。三名盲生跟着尚老师学习二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跟常见的课堂一样,有朗读、背诵和书写,只是学生们读的是盲文,写的也是盲文,而尚老师手里的教材则是普通和盲文两套。虽然班级人数不多,但老师们在课堂上都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分类分层次开展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得,所以,盲校的课堂教学是存在很大难度的。

  尚老师是班主任,同时是语文老师,她除了担任本班语文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学校初中部八年级盲生的语文教学。基于生源和师资的现实情况,与普通学校不同,青岛市盲校的老师通常都跨级部教学,“小学和初中,都是一个级部一个班,老师们都适应了这样的上课节奏,只是备课略显复杂一点”,尚冬梅老师说。

  记者翻看这套盲校教材,发现其中所学知识与普通小学二年级的难度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书中的文章组合和整体架构有所不同,课堂上的同学们声音洪亮、态度积极,如果不看他们的眼睛和手中的课本,并普通孩子并无二致。

  因为当天上课的学生都有部分视力,尚老师做了课件给孩子们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在电子白板上流畅呈现,“如果全盲的学生在的话,就需要给她专门准备一些教具物品,让孩子有一定的感官体验”,不过,尚老师告诉记者,隔壁三年级班上曾经养了一群小蝌蚪,“那是学生家长捉来送到班上的,那时候我就带着孩子们去看过、摸过了,所以他们知道蝌蚪是什么样子”。

我们熟知的一切,对他们都是新知

  然而,并非一切都能这么顺利地找到学习渠道和资源。尚冬梅老师说,因为盲生从小接触到的东西和色彩都跟正常人不同,所以有时提出的问题会让人感觉有些意外,但细细想来又很理解。“比如讲到古诗,讲到春天,讲到柳条的时候,就有同学会问,老师,柳条是什么?讲到万条垂下绿丝绦,讲到樱花烂漫的时候,学生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候,尚老师和同事们就会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到公园里,到适合的任何地方去寻找春天。“平时讲到村庄、城市等等,也有同学不明白,就需要通过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表达”。

  因此,当一名盲校教师,为盲生开展教育教学,还需要一些实物或卡片的配合。记者在教室里注意到,这里有专门用来学习系鞋带、系扣子等的教具,很多普通人一看就明,一学就会的东西,盲校教师和学生却需要耗费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掌握。

  “因此,我们就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的意识也有觉醒,有的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也已经学到了很多现实中的常识,但仍有孩子的世界是单一、黑色的”,尚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教孩子什么,所以,有的孩子来了之后,连窗帘都不认识,但带着孩子去摸一摸,感受一下,孩子立刻就明白了。因此,盲校的老师们还承担着对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的指导任务,加强家校沟通,为孩子们创设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路要自己走,从当你的眼睛开始放手

  尚老师班上有一名小男生,看上去健康活泼,也很聪明,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声音洪亮,唯一的遗憾就是眼睛低视力,让人觉得心疼和惋惜。然而,与他们相处一会儿,你会发现,他们除了眼睛看不见,走路、洗手、上厕所、打水,完全能够自理,就连东西掉了,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地摸索着找回来。而这一切,是尚老师跟孩子们磨合了一年的成果。“一年级是最辛苦的,因为那时候孩子们刚刚来到学校,对哪里都不熟悉,既担心他们的安全,又担心他们走差了路,因此,每天早上上学到下午放学,我都跟他们时刻在一起”,小到如何起身走出教室,找到洗手间如厕,大到怎样找到食堂打饭,顺利吃完返回教室,都需要尚老师一点一点地指导、提醒,经历了这一番细致、反复的练习,孩子们才能一步一步实现自理,“到二年级,情况就明显好多了,他们现在对学校里的地方和角落都很熟悉,多数事情都能独立完成”。

  尚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当年学的是普教,来到盲校当老师以后,看到盲生,更多的是心疼和怜爱,于是就使出浑身的本事去帮助、代替孩子们去做很多最最基础的事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前辈教师的指导,尚老师意识到,其实对于盲生来说,教师最大的作用和目标应该是,教会他们自理、自立,将来才能自尊、自爱,能够不成为家庭的拖累,并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养活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也是盲校和老师们最本真的追求和最朴素的教育情怀,于是适度的放手,培养起自信,就成为尚老师和同事们时时需要研究的课题。

从粗线条到很细致,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

  说到面对盲生的生活指导和文化教育,尚冬梅老师坦言,她从一个粗线条的人变成了一位细致入微的妈妈般的老师,在跟尚老师接触的过程中,记者也觉得很是安心,她身上自带的那份安定、平和直抵人心。交流中,记者不禁提出,面对当下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生活状态,特别是盲校迁址以后,老师们的通勤时间和精力成本陡然上升,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又如何消解身心疲劳?

  对此,尚老师直言,应该感谢这帮孩子们,他们都非常的乐观、努力,从刚入学的什么都不会,到慢慢地能够自理、学会写字、读书……孩子们每天的点滴进步无时无刻不激励着盲校的老师们,老师们感觉无比的欣慰,也消除了一天的疲惫。尚老师经常会将盲校学生的事情给儿子听,让他知道,有这样一群人每天都很努力地生活、学习,还有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学会了按摩,自己开店、谋生,不但能自理、自立,还能撑起一个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同时,他们的成长也让尚老师感受到了自己从事这份职业的价值,自己也体会到了职业的幸福感!

  尚老师说,面对自己的学生,她愿意放慢脚步、耐下心来,陪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直到他们真正地独立、勇敢地踏上人生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