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天敌 >> 老北京蛤蟆骨朵儿是什么,情满九道弯里
老北京“蛤蟆骨朵儿”是什么意思?
北京话“蛤蟆”是青蛙的意思,花含苞待放时叫“骨朵儿”,“蛤蟆骨朵儿”其实就是未长成的青蛙—蝌蚪,就是蝌蚪圆圆的看起来像花骨朵儿一样。
你知道吗,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养些小猫小狗,而旧时老北京小孩子们喜欢的是养“蛤蟆骨朵儿”。每年柳絮飘飞、春意盎然的时候,孩子们不仅在水边自己捞着玩儿,市场上、胡同里还有专门卖的。售价也很便宜,孩子们零花钱也就够了。
不过,大人乐意给孩子买,也因为它不仅是宠物,还是一味可以喝的药。不要惊讶,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之意也。
北京的春天气候干燥,特别容易上火。老家儿们就让小孩喝“蛤蟆骨朵儿”,中医认为“蛤蟆骨朵儿”属寒,能清热解毒、败火。喝的时候也有讲究,在碗或杯子中放入蝌蚪和水,然后一仰脖儿就直接吞进肚子里去。并且“蛤蟆骨朵儿”越小越好、越黑越好。大一点儿的、长出腿儿的就不能喝了。颜色发黄的就更不能喝了!
此外,老北京还有一道吃食也叫“蛤蟆骨朵儿”,是用淀粉熬成的凉粉,有切成条的,也有过漏勺漏成蝌蚪形的,叫“蛤蟆骨朵”或“凉粉鱼儿”。吃的时候,浇上腌萝卜丝儿、酱油、醋和辣椒油、芝麻酱。凉粉绿莹莹的颜色就透着解暑的凉气。
多说一句,济南的旧俗中,也有喝“蛤蟆骨朵儿”的习俗,济南人管这叫“喝活”,且必须是蘸醋的。当然,不管是北京还是济南,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旧习了,现在以指吃食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