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天敌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升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随之不断提高,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情感参与到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达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1新课改趋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
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可以发现,许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存在着过于形式化的问题。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探究思维分析文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实践教学活动时,往往都会忽视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先让学生自主通读课文,随后就会直奔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教学,也就是让学生整理和掌握文章的生字词和句式,严重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此外,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都过于局限已有的阅读素材,以致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新课改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2.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应为情境创设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素材。例如,在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一课时,笔者在网络上下载了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和探索金字塔的纪录片。课堂上,笔者先展示了图片,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张图是什么吗?有谁了解它,能简单说一说?”生:“金字塔。”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名称,但是关于介绍却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出来。随后笔者播放纪录片,探索类的纪录片有一个特点就是富有神秘感,随着视频的讲述,学生对金字塔越来越好奇。这时,笔者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则表现较高的积极性,渴望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关于金字塔的秘密。其次,情境创设还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境中所展示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不能超出学生理解范畴,当情境内容是学生所能理解的内容,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热情。
2.2创新阅读形式,提高阅读能力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自制力的性格特点,这也使得许多学生都将语文阅读视作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以致于在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进而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动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注重创新阅读教学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创设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阅读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海上日出》一课时,就可以采取朗读和提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探究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能够在文字中体会到作者所呈现出的水天相融和霞光万道,还要引导学生从句、线、段和面的语言中感受海上朝晖的动静变化之美,从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之美,有助于学生掌握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太阳像负着什么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就可以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分解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如何用这句话来表现出太阳上升的过程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试着让学生对文中的优秀词汇进行替换练习。又如“冲破了云霞”中的“冲破”一词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代替,而替换后的意境是否一样。从而能够让学生学会词汇的巧妙运用方法。
2.3提供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
从牙牙学语开始,语文就一直围绕着人们的生活,生活的种种更是语文知识的来源。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生动的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要知道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并对此进行周到、精细化的设计,最后将两者巧妙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为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要多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把学生生活了解得更清晰,更有利于从中收获丰富的素材。例如,在《找春天》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每当春天来临了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使用这些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来让学生产生兴趣,之后进入正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快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2.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升思维能力
要从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动力和意愿驱动下学习进而发展为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是想象力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依托于丰富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让他们更具发散性思维。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世界认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应用教材中小蝌蚪找不同动物询问妈妈在哪里的情节,带动学生将每种动物画在纸上并将故事表演出来,借此机会让学生更充分地将想象力发挥出来。这种故事情节类的课文更能激发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2.5组织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以教材为主的阅读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课外阅读必须考虑当前复杂的阅读环境。信息化背景下,碎片化阅读问题显著,学生缺乏整体性阅读,而且网络中蕴含着很多不健康的信息,这些内容的阅读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内容。例如组织神话故事阅读活动,活动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搜集神话故事,并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故事朗读与小组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并且神话故事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味性、直观性的特点这能够中和数学理论性抽象性和空间性的特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所呈现出来的数学知识更加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需求。因此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选取恰当的游戏来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游戏当中通过相互探讨探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文具以及周边等一些物件进行整理,让学生对这些物件进行归类,并组织学生进行归类比赛,在这样的游戏环境当中,学生就会探究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差别。这样的游戏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游戏过程当中进行相互的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中华诗词活动”。近年来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掀起了国学热,教师应可以结合当下热点,组织学生能力的发展。阅读中华诗词,引导其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在平时的交流中向学生推荐一些绘本、名人故事等,或者在课堂上主动向学生分享一些自己阅读了解到一些有趣的内容,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在课下主动进行阅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反思阅读活动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一来,可以逐步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