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我青吴嘉台湾青蛙爸爸的长三角乡村梦

发布时间:2023/7/13 5:01:15   

青浦区金泽镇岑卜村号有一座“青蛙小站”,从水井上的石雕、门牌边的琥珀,到白墙、壁画、茶几……青蛙元素随处可见。

图说:“青蛙小站”内随处可见青蛙元素。杨洁摄

“我考考你,为什么我要叫青蛙爸爸?”记者刚一进门,人称“青蛙爸爸”的薛璋就抛出了这个问题。答案是,青蛙的数量是衡量人居环境的标准。

年过七旬的薛璋来自台湾,他是一位资深的环境规划专家,曾任中华自然资源保育协会秘书长,青蛙一直是他的好伙伴。醉心于田园牧歌,薛璋从年起来到岑卜村,在这里一住就是九年。

初遇:发现一根“低音的弦”

“发现岑卜,拨动了我们在上海这琴上一根低音的弦,音色虽然有点沉吟,但很悠逸、清雅、韵味十足,令人心旷神怡。”在博客上,“青蛙爸爸”饱含深情地写道。

年薛璋从台湾来到上海,在上海动物园成立了“青蛙小站环境规划工作室”,此后便一直在沪生活。“我去过许多大陆的村庄,对乡村很熟悉,而且也越来越喜欢。”薛璋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于乡村,耕种、建筑、与自然共生,都是老祖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

发现岑卜,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年,他受绿洲公益组织的邀请考察到岑卜村,村落宁静,自然水系很美,薛璋夫妇仔细地逛了一圈,经过一幢闲置的农舍时,发现老旧木板门扣边用铅笔写下的一行小字:“房屋出租”,边上是一串号码。他们试着随手拨通了电话,第二天,便顺利成为岑卜村号的房客。

薛璋把“青蛙小站”称为Froggarden(青蛙花园)。房舍外部保持原貌,窗框只是简单加固了一下,新造的木门也是仿古设计,甚至朴素到木板间还有些“漏风”,掩上门,阳光就透过缝隙丝丝缕缕地洒进屋里。薛璋说:“倒也不错,就这样吧。”

图说:青蛙小站的院落。薛璋供图

自足:归园田居没有围墙

斯是“陋室”,院子里倒别有洞天。薛璋在自家水泥院子里精心设计了一个“生态角”:挖了一口3米深的水井,造了一个可蓄水的小池塘,两边还各有一块可渗水的裸地——这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水过滤可循环系统:引水到中间的池塘,放养着鱼、虾、螺和野生菱角。水漫过池沿,流进两边的小湿地,则可种植慈菇、茭白、芋头等。再将水分流导引入院前长条形的荷花池内,这样不仅自然地解决了庭院用水的问题,还能供应给前后邻居农家自留农地浇水。

图说:生态角水井上的青蛙石雕。杨洁摄

眼前的小院生机勃勃,充满原生态田园气息。“你看,这是迷迭香,这是萝卜,这是芋头。这是油菜花,明年可以看花;那是莴笋,准备明年吃……”薛璋对蔬菜草木如数家珍,还兴致勃勃地记录下美丽的“访客们”。“这是毛毛虫的蛹,它们喜欢我的院子,我在这里一共记录了20多种蝴蝶。门口的小池塘里有许多蝌蚪,天气冷了,青蛙一直到上个月才消失——这就是自然的乡村,有点乱,但有点美。”

“老伯伯,今天的菜我放在这里了,趁早拿回去啊,太阳晒着晒着会变干的!”正聊着天,乡音从屋外传来。薛璋连声答应下来。

送菜来的大婶是隔壁邻居,之前见薛璋夫妇在小菜园里干农活,便主动帮忙打理。作为回报,薛璋会准备一些天然有机肥,放在门口供大家取用。

“邻居非常热情,每天担心我有没有菜吃。这里没有围墙,大家关系都很好。”薛璋说,“菜园里的胡萝卜已经被我吃光了,味道真美。”

图说:院内一景。杨洁摄

畅想:十里黄金水乡之梦

青蛙小站的客厅里,摆放着几件“奇怪”的“家具”:自行车和皮划艇。记者随口问道,这是休闲时划船用的吧?青蛙爸爸摆了摆手,认真纠正道:“这哪里是休闲,这是我们的享受。”

图说:客厅内摆放着皮划艇。杨洁摄

金泽水系丰富,自从搬进岑卜村,薛璋夫妇就自备了两只皮划艇作为经常邀亲朋好友出“游”的交通工具。去镇上办事,他们有时搭乘公车,大多时沿着村后的乡间小路骑自行车,有时心血来潮也会结伴划着自家的皮划艇,从屋后小溪进入小葑漾到金泽。

“乡村要有乡村的样子。”这是薛璋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尤其看中的,是农村河道的自然驳岸。“不要水泥砌起来的硬化的人工驳岸,那样对生态破坏很大,最好是保留自然岸线,有水草、有鱼虾。”

做了一辈子环境规划,薛璋也为青吴嘉未来发展描画了一副蓝图,名为“十里黄金水路”。他说,长三角地区水系天然交错,适合做水上旅游,人们可以划到金泽古镇看桥,划到青西郊野公园看水上森林,还可以划到淀山湖、朱家角……“如果划船,人们可以玩一个礼拜;如果开车,一天就玩完了。与生俱来的天然资源,应该好好利用起来。”

新民晚报记者杨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2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