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天敌 >> 原创动画艺术家戴铁郎逝世,黑猫警长成
年9月4日晚19点25分,著名美术片艺术家、一级导演,《黑猫警长》的美术制作和导演戴铁郎老师逝世,享年89岁。
这个消息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和惋惜,人民日报在4日晚连发三条微博悼念戴铁郎先生。
中国动画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些年以来并没有堪称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作品问世。
所幸前不久的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了国产动漫的希望,中国国产动画也将向着《黑猫警长》这样的时代影响力发展。
对戴铁郎来说,艺术创作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提起笔,可谓世界无穷大。
晚年的戴铁郎,在妻女相继去世后,他一个人独居了很久,对于艺术的感悟他最后说:“艺术就是我余生的所爱和归宿。”
年戴铁郎出生在新加坡,10岁的时候他回国。那时因为家庭被叛徒出卖,父亲被捕。
那个时候,他在上海美专半工半读,白天开会、发宣传单、游行,晚上在灯下作木刻画。
23岁时,戴铁郎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并走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设计、美术设计。
在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戴铁郎参加拍摄的动画有《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小蝌蚪找妈妈》是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部水墨动画作品就出自戴铁郎的美术设计。
从动画的创作角度去看,《小蝌蚪找妈妈》打破了当时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传统形式,将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结合。
在为著名的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画金鱼时,他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一共改了6稿。
对这部早期动画,漫画家方成曾说:“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象是走进了艺术之宫。”
这部动画的创作对于中国动画的起步和发展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个动画故事取材于齐白石老人的鱼虾形象,奠定了中国动画影片的美术水准。
影片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项国际殊荣。
年,戴铁郎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兼美术设计。
其导演过的影片有《母鸡搬家》《我的朋友小海豚》《九色鹿》《黑猫警长》《森林小鸟和我》等。
提到《黑猫警长》,便打开了无数七零后、八零后记忆的大门。
作为中国最早的动画片系列之一,《黑猫警长》在中国动画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其实最早的《黑猫警长》是一部小说,由诸志祥撰写;之后才有的漫画书和动画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好几种黑猫警长图书,由于这些图书内页都是戴铁郎等编辑绘画,封面基本都是戴铁郎绘画设计的。
因此,这些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最具有权威性的黑猫警长图书。
《黑猫警长》漫画图书当时一出,便风靡全国。据记录,该套书共印了50万至60万册的“天量”。
为了赶进度,货车就等在印刷厂门口,把还带着印刷余热的书籍运到各个书店。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将《黑猫警长》前5集改成了动画片,同样大热。
《黑猫警长》的创作设计,离不开戴铁郎先生的辛苦付出。在北京学习动画时,戴铁郎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有很扎实的美术创作基础。
为了能够赶上进度,戴铁郎晚上9点熄灯后悄悄爬起来,借着厕所的光,给自己开小灶;休息天,同学们出去逛街,他也在寝室里继续学习。
当时戴铁郎在报纸上看到《黑猫警长》的小故事后,便有了创作的冲动,但是当时他的想法并没有被电影厂支持。
之后,戴铁郎设计了很多黑猫的形象,并拿到少年宫、幼儿园等地方四处征求意见。几经易稿,最终确定下来了头戴警帽的警长形象。
为了能够创造出动画中科技的元素,戴铁郎还专门订阅了许多国外的科技刊物。从书中的一些热门科学技术上,他获得灵感,创造了动画片中“热追踪导弹”、“喷气式摩托车”等一些新式武器。
相比于当时在国际屡获大奖的中国学派艺术动画,《黑猫警长》并没有体现出那种水墨、剪纸的高级传统艺术表现手法。
但黑猫警长动画有着相当的超前性,是无数孩子童年最生动的陪伴和回忆。
到了90年代,戴铁郎退休后就很少再见到他的作品了,《黑猫警长》在年拍成了电影,周边产品卖得也相当火热,但这与戴铁郎无关。
刚退休时他每个月只有.5元退休金,为了维持生计他闲暇时间要去郊区帮别人修改原画。
对于艺术,戴铁郎是一种孤独的追求。
晚年生活该如何度过?戴铁郎曾经思考过很久,他在最后想通了自己要追求的东西和归宿。
关于身外之物,他从不计较。
他说:“人应该向动物学习,到哪里都能生存。你不可能一直顺利,你没法知道明天会怎样。”
用戴老的话说就是“我很忙,每天都在创作,没有停下过。外面的世界是有限的,但我的世界是无限的。”
一直期待着《黑猫警长》中的“请看下集”;可惜,戴老师再也不会为我们创作精彩的动画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