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天敌 >> 葫芦娃之父去世,葫芦娃们还能见到他们
年5月13日,中国剪纸动画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葫芦娃之父”的导演胡进庆因病去世,享年83岁。
对许多人来说,胡进庆这个名字都十分陌生,然而他所创造出的七个葫芦兄弟却一路途经了许多人的人生,成为他们童年里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当当咚咚当当,葫芦娃,叮当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啦啦啦。葫芦娃,葫芦娃,本领大。”
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儿时的一幕幕场景便随之重现,仿佛那二十多年的时光都只是一场绵长的梦境,一梦醒来,我们仍是那个不知人事愁苦的孩童,在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的午后,静静地守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等待着那七个可爱的葫芦娃出现,等待着他们终于能够救出爷爷的那刻。
可如今,我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夏日的午后了,葫芦娃也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消息传来,许多人感到难过:
“葫芦娃再也救不出来胡爷爷了!”
“小时候的动画片记忆,很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您。”
最终,人们所能做的唯有默默说一句:
“大师,一路走好!”
1、中国动画高潮时代的弄潮儿
年,胡进庆出生于江苏常州。年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毕业后,便来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年4月正式建厂,此前仅是美术片组)工作。
年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创作的《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序幕。随着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和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陆续推出,中国动画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中叶,中国动画进入了“黄金时代”。除了万氏兄弟外,更多的动画新人也都加入到了中国动画制作的大军中来。
便是在中国动画的高潮时代,胡进庆成为了其中一名杰出的弄潮儿。
在当时“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下,木偶、剪纸、水墨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动画创作者们所青睐,并奉献出了一大批经典作品。
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亦是历史最老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更是身先士卒。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并在年推出了一部更有代表性的彩色动画——《骄傲的将军》。
这部动画具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充分借鉴并吸收了京剧的元素特征,动画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板有眼,台词上更是大量运用了“嗯嗯啊哈”这样的京剧唱腔,韵味十足。
《骄傲的将军》也因此被称为动画片“中国学派”的创始之作,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动画的动画师正是当时年仅20岁的胡进庆,其创作才华可见一斑。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制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令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而年到年推出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更是代表着当时中国动画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中国动画在整个世界的崛起。
在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里,胡进庆先后参加过数部动画影片的摄制。
如年的《人参娃娃》,讲述了一个人参娃娃惩罚财主胡刮皮的故事,胡进庆担任造型设计。
年《金色的海螺》,讲述了海螺姑娘与一个渔家青年的故事,胡进庆担任动作设计。
便是在这一次次考验中,胡进庆的动画创作能力也不断提升,这一切都为他在80年代创作出家喻户晓的《葫芦兄弟》埋下了伏笔。
2、《葫芦兄弟》问世
文革十年动乱,中国动画领域也由黄金时代一下子跌落进低谷。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动画也开始了漫长的复兴之路。
随着中外交流的渐趋深入,一系列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的动画产业也不得不面临日本、欧美动画的大举“侵入”。
便在这严峻时刻,中国动画工作者们决心仍旧扎根民族土壤,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创造属于国人的动画片。
一部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文学剧本梗概摆在了胡进庆面前。这部剧本便是后来的《葫芦兄弟》,然而此时的它还叫《十兄弟》。
《十兄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坟墓里蹦出了十个天生异相的兄弟,他们个个天赋异禀,有的力大无穷,有的铜头铁骨,有的有千里眼,有的有顺风耳......他们为了救民于水火,同地主、官员、皇帝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甫一看到这个剧本,胡进庆既惊喜又忧虑不已,惊喜的是这个剧本写的的确很好,且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忧虑的却是拍摄这个剧本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十兄弟》,不仅主角有十个之多,且形象各异,其中还涉及到贫民、地主、官员、皇帝等大量角色,场景更是从农家、庄园、官府到皇宫,成本实在无法负担。
然而当时厂领导态度坚决,剪纸片组必须要尽快推出。胡进庆唯有苦苦思索,忽然灵光一现,有了想法:
为什么不能把十个兄弟换成七个呢?让他们拥有种种神通。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吉祥、智慧、长寿、神秘的象征,各路仙家也多把葫芦当成法宝,干脆就让七个兄弟从葫芦里降生吧!
就这样,“一根藤上七朵花,七个葫芦七个娃”的创意应运而生。其它问题也迎刃而解,反派简化为蛇精和蝎子精,故事场景全部挪到深山石洞中去。不仅预算成本大大减少,整个的结构脉络也更清晰了。
为此,胡进庆还曾打趣地说:“由于没有钱,葫芦兄弟只能住在山洞里。”
而在葫芦娃的形象设计上,当时也有许多人画过样稿,但大多是类似福娃的一种形象,没有新意与个性。
最后还是胡进庆设计的“野味儿”十足的葫芦娃形象获得了认可。敞着胸口、赤着脚,怒目圆睁,便在之后许多年里成为了我们对葫芦娃的认知。
吴云初绘制早期蛇精和葫芦娃形象稿同时由于胡进庆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儿童的欣赏心理,即便七个葫芦娃的形象除了衣服头顶的葫芦颜色各不一样之外,七兄弟是一模一样的,孩子们还是可以分辨得一清二楚。
就这样,《葫芦兄弟》的故事终于由他一点点构建出来:葫芦山里被关押的两只妖精蝎子精和蛇精逃了出来,百姓深受其害。一个老汉为了消灭两只妖精,就种了七色葫芦。妖精发现后,就抓了爷爷。七个葫芦成熟后,变成了七个天赋异禀的小男孩,为救出爷爷,一个一个去同妖精搏斗......
《葫芦兄弟》其实只有短短的13集,然而整整拍摄了两年。一方面是当时技术不够精良,另一方面却是由于其剪纸风格拍摄难度很复杂。
其拍摄过程就像皮影戏一样,工作人员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一张张纸片,然后让纸片摆出不同的动作,再一格一格拍下来。
两年的时光,几千个场景,其中所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金内保证制作的进度,两年里,胡进庆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时睡梦中灵机一现,他会立刻翻身下床,将自己的想法赶忙写下来。
如胡进庆一般为这部动画夙兴夜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葫芦兄弟》的配音团队。我国著名配音演员丁鼎为爷爷配音,人们形容他独居个性的声音是“鼓风在耳,划过星畔”。一人分配两个角色二娃、六娃的配音演员范捷。
但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葫芦兄弟》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当时,几乎每一家地级市的电视台都购买了动画片的播放权。
曾经凭借动画短片《八里沟》斩获第10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动画的导演赵易认为,胡进庆参与导演的《葫芦兄弟》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上海美影厂转型期的作品,已经带有商业性的尝试。
“可以说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绝响’,在其之后,一个动画时代结束了,之后美影厂就全面进入了代加工和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制作中。”
再后来,葫芦娃也成为了动画片里的大IP,由其改编的影视剧不在少数,诸如其续集《葫芦小金刚》,由之衍生的《新葫芦兄弟》、《金刚葫芦妹》,甚至是让人颇为无语的各种葫芦兄弟真人版。
葫芦娃表情包而胡进庆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葫芦娃之父”,但这些终究都是外界的赞誉。对于胡进庆而言,他只知道这部动画“赚了点钱”,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葫芦兄弟》仅是他的一部作品,他用心去做了,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他便很高兴了。那诸多的荣耀并不成为他的负累,因为他从来没有追求过。
事实上,在整部《葫芦兄弟》中,胡进庆担纲了导演、编剧、形象设计等多份工作。然而在动画制作名单里,却只有导演一栏写着他的名字。
这其实是他的有意为之,他故意在其他岗位上用了诸如“进庆”、“墨犊”等简写或笔名,只是因为觉得“全都是自己名字,那多难看”。
在如今这个许多人为了论文署名的先后顺序而吵得不可开交的年代,胡进庆的这种不揽名利、毫不自私的精神显得那样不合时宜,却又无比珍贵。
3、从辉煌到窘境,中国动画究竟怎么了?
80年代的动画经典之作并不只有《葫芦兄弟》,年经典木偶动画系列《阿凡提的故事》、年的《黑猫警长》(至今我们仍没能等来第六集)、年的《邋遢大王》、年的《舒克和贝塔》,无一不是我们童年时光最美好的记忆。
然而90年代以后,国产动画开始便走上了一条下坡路。随着大量优秀外国动画厂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忍者神龟》、《变形金刚》、《灌篮高手》等美日动画开始占据少儿档,国产动画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但更让国产动画陷入到口碑低劣窘境的在于市场的出现,人们开始唯利是图,一切向票房看齐。
为了获得丰厚的市场效益,一方面是各种粗制滥造、剧情经不起推敲,如胡进庆那一代艺术者们那般用两年时光打造一部动画片的时代再也一去不返;另一方面是一味照搬西方,模仿日美痕迹严重,反而不见了中国自己的民族元素。
年在我国反响强烈的动画电影《宝莲灯》,沉香是明显的日式卡通的形象,二郎神却是写实风格,小猴子则充满了迪士尼气息,诸多迥然各异的元素被堆积在一起,无论怎样看都有种违和感。
但事实上,这种不伦不类的组合并不在少数。
从年的系列漫画书《哪吒三兄弟巧战威震天》、年的《孙悟空大战变形金刚》到《奥特曼大战孙悟空》、《牛魔王大战米老鼠》再到近期中美合拍的动画片《哪吒与变形金刚》,无论有没有关联,只要能够吸引注意力,什么人物都可以拉到一起。
这的确是吸引了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