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放风筝是培养稚童动手动脑的游戏,更是家乡

发布时间:2023/1/17 8:08:04   

周末下午,带孙女到城西澄波公园玩耍,见有老者牵线放风筝,孩子十分好奇,久久舍不得离开。这情景令我想起幼年做风筝放风筝的趣事。

据明隆庆赵州志记载“赵州正月十五日有放风筝唱秧歌者”,可见古时在赵县放风筝就比较普遍。其实,风筝历史悠久,墨子把制风筝的技艺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鲁班根据墨子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他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赵县人过去放风筝都是民间艺人手工制作。我生活在赵州古城,小时候游戏很少,却对春天里放风筝记忆深刻,那时我们不但放风筝,还亲自动手做。邻居大伯是有名的巧手,教会了我风筝的“扎、糊、绘、放”各种技艺。放风筝的过程最有意思,孩童之间经常比赛,以风筝飞的高低论胜负。放风筝,一般在空旷之地,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奇斗艳,场面十分壮观。既是游戏,又是手工技艺的展示。

赵县手工风筝的主要原料有毛竹、棉纸、颜料、棉线。工具有刀具、剪刀、颜料、毛笔和蜡烛。风筝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入空中。传统赵县风筝技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在式样上,主要是传统的禽、兽、虫、鱼、蝌蚪、鹰、大雁等。

赵县西晏头村的郭长海是有名的风筝艺人。他自小跟父亲学艺,代表做有鹰、雁、蝴蝶、蝌蚪和灯笼鼓子。我曾见过他糊老鹰。他首先备好料,有竹篾、棉纸、棉线、颜料等。制作时首先做风筝的骨架,骨架由两翼、头部、两臀和主梁组成。两翼的制作在两根竹篾两端用蜡烛加温,弯曲而成。两臀由两根竹篾弯成圆形,然后将两翼和两臀固定在主梁上。头部则是用短竹篾做两个触角。

下一步是糊风筝。把棉纸按风筝的大小剪好,留出边。然后用浆糊把棉纸固定在骨架上。再用颜料在棉纸上绘制图案,或蝉、或鹰、或其他动物的轮廓。最后拴线,即在风筝的头部和腰部连一个吊线,用以和引线相连放飞。

放飞时应选在空旷的地带避开电线、大树枝等。一拉引线,一人手持风筝逆风放飞,持风筝人松开手后,拉引线的人向前走、跑,风筝慢慢升起。赵县民间风筝手工技法是一门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放风筝能使稚童在玩中长知识,在玩中练技巧,培养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9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