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儿时的回忆很多

发布时间:2023/9/14 16:43:18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看到这一段,我觉得描述是多么地准确、生动和活泼啊。因为在我小时候,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大的堰。这个堰比我们村前屋后的堰要大得多,它的周围都是田,旁边还有山,水面也非常清澈。在我小的时候,我就要认定这是书上所讲的“湖”了。

上学放学我都要经过这里,而春天的时候我们的确看到一条条透明的物质,里面包裹着一个个黑黑的圆溜溜的东西,在水里飘荡。这大概就是青蛙产的卵吧。而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看到一群一群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水是多么的清澈啊,以至于我们把小蝌蚪的黑色的脑袋看得多么清晰。小蝌蚪们的确很欢快,因为他们一会儿游向这边,一会儿游向那边,而眼看它们游向了岸边,一转身又游过去。

放学回来不忙的时候,我和另一个同学总是喜欢在那里观看小蝌蚪们快活地嬉戏。有时会趴在那里看许久。

《小蝌蚪找妈妈》是在我们小时候都学习过的一篇课文,而现在的小朋友们有可能并未见过小蝌蚪。如果孩子们来问我们关于小蝌蚪的事情。我们或许可以搜寻一下脑海中的记忆,把我们与小蝌蚪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呢!

或许是我们在池塘边对于小蝌蚪的观察,或许我们自己处于好奇,也许是妈妈帮助我们,我们自己还把那小蝌蚪养在那盆子里呢。把你对于小蝌蚪的经验告诉孩子们,或许让他们第一步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探求的心愿里包含着对于爸爸妈妈的童年的遥想。

我们小时候都想养小蝌蚪是因为我们对于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它即将到来的变化感到好奇。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将来是要变成小青蛙的。试想,那么小的一个小蝌蚪将来会变成那么大一个四条腿,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那么大的一个东西。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就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小蝌蚪的这种生长和变化,真的是非常棒的。而写这个故事的方惠珍和盛璐德就分别是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这个故事是她们共同创造的,非常地形象生动,还蕴含着科学道理呢!

所以说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是整个文章的主线。爸爸妈妈在和小朋友们一起读的时候,可以把这个线索和变化列出来呢。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如果有小黑板的话,或许我们可以给小蝌蚪加上两条后腿,再画上鲤鱼妈妈呢。鲤鱼妈妈给的小蝌蚪的线索和指南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们顺着这个指示牌找到了谁呢?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让我们再来给小蝌蚪补上两条前腿,它的身子也许会变大一点。鲤鱼妈妈这时变成了小乌龟。这只乌龟给出的指示牌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这时我们通过和小家伙儿们的对话“披着--------”“露着--------”“鼓着--------”我猜小家伙儿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回答。多问几遍,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他们就掌握了。我们把小蝌蚪的尾巴擦短一点,然后乌龟变成了大青蛙了。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此时如果妈妈正坐在沙发上,那么相当地棒,让孩子们一蹬、一跳、一蹦,直接蹦到妈妈的腿上。哇,小青蛙们此时多么兴奋啊,小朋友们此时多么兴奋啊,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还有情景对话“妈妈,妈妈!”“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当然前面也可以一直采用情景对话的形式。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擦去小青蛙的尾巴,此时他们变成一只真正的青蛙了。

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养在瓶子里或者盆子里的小蝌蚪最终没能变成小青蛙,有的死掉了,有的最后被倒进堰里去了。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是记忆中我确实看到还带着一点点小尾巴的小青蛙了。

或许陪伴孩子学习时,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将枯燥的字词、中心思想等代入孩子们对文章的直接的个体的感受,使之稍微生动一些、有趣一些。

而小蝌蚪找到妈妈的过程,向鲤鱼妈妈、乌龟问话的过程,也可以看见小蝌蚪是多么地独立、勇敢啊,当然这也是本文的中心思想所要体现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7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