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这是我在渝北,发现的最治愈的院子

发布时间:2023/3/22 20:46:41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360xh.com/201911/07/54091.html

18年的时候,我曾写过我的家乡,看过那篇稿子的熟人,每次见我,都爱问我关于老家的风土人情,其实对于我来说都是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不足以当成奇闻轶事常常拿出来俾世人看。

不过比起年轻时候想逃离家乡的急切心情,这些年我尤其喜欢回老家,恨不得每个月回去待上10天!让最爱我的爸妈喂养着!

之所以在开篇有这样的一段碎碎念,是源于前几日,工作原因,去到了渝北区一个隐藏在城市深处的小村落!让我想起来,我已经2个月没回家了!(感觉半年)

一、

上上周,阳光和煦,驱车往北50来里路到了渝北区洛碛镇东北角的杨家槽古村落,现在还记得,同行伙伴说到了时,我掀开车窗帘看着外面超大声说了句“好棒”!

村落虽与旧时不同,老屋已被全部翻新,不过好在,依然保留着当地建筑传统风貌。

后来了解得知,参与渝北区“设计下乡”的设计师将这里原有的建筑风格,建筑群落,完全保留,对破旧衰败的房屋进行修复加固,部分只剩下主体的,进行改造变成了乡村会客厅....

二、

最先看到的,是种满蓝莲花的水田上,立着的一个天然石材与后天的玻璃铝板结合的一幢建筑,水莲花仿佛包裹着建筑生长。如果不是有人介绍,哪里想得到,这个设计精美,材质结合恰当的建筑,以前仅仅是用来关养牲畜的!

围绕着这栋建筑的是几幢并排着的木质结构的老屋子!下车脚踏青石板,走在这个原生态的乡村房屋院落,院坝纳鞋的外婆,跳橡皮筋的你,夏日摆农门阵的邻居叔婶,看星星看月亮...这些关于院坝的记忆轻易就被唤起!

三、

房屋在建设过程中顺应地势,高低错落,多以聚居与散居相结合;建筑结构主要以穿斗式为主,村落格局为椭圆形,整体分区明确、路网清晰;村里农田顺应山谷走势而成,山涧溪水自北向南流,可以灌溉农田池塘;村民们也依然保持着部分原生态生产生活方式。

我和同行小伙伴在村落的石板路上闲逛,还看见了池塘里的蝌蚪成群结队去往阴凉处,心生疑问,它们也需要乘凉吗?不禁觉得神奇(多少有点没文化)。想起少时,其实也常常扒拉青蛙卵来养,想将他们养至小蝌蚪养成青蛙,但从未成功过,说来惭愧,残害了万千生命。

四、

初见时候便觉得,这里的村庄比以前见的精致些!细细走进却又能发现以前的乡村气息完全保留。

房屋院坝、沟渠泉井、古树古木、屋舍相连、院落相望、乡间小路一切的一切,似乎总能让人想起孩童时光。想起那些已经不在了的人和物,想起那是常常被大声唤回家吃饭的场景!

“好在保留了下来!”一位参与村落设计改造的设计师道。

其实现在的乡村,很多已经被拆除,杨家槽是幸运的,它还较好地保留着以前的传统风貌,而翻新过的住宅,保留着明清时期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的同时,经过设计师的重新规划设计,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万千感慨,要是当年我老家也有幸成为杨家槽这样的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是不是我家那栋百年老宅,就能被保存下来了?

据当地的村民介绍,现在不断有年轻人留在家乡,整个村落里不再只剩下老人孤独地渐渐消失的背影了。

五、

从洛碛镇杨家槽出来,前往相隔三十公里路的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山间公路蜿蜒,下山路颇有山路十八弯的氛围感,到也修得极好,和同行伙伴感慨政府在农村做的很多惠民之事,道路的舒适,其实更能加深村里与外界的链接,因为从小感受过泥泞溅膝的恐惧,所以对这些改变,感谢之情尤其深刻!

车下行至半山,可以看到许多村寨房舍,想到这几年偶有和爸妈去山上扫墓的情况,有时候,在半山歇息时候,他们常常会特别兴奋地一一辨认,指给我说,这是哪个村,这是哪个寨。爸爸生性乐观,常常与我和妈妈说些好笑的话,每次听他们说话时便觉得很心安。

六、

太阳天总叫人拥有极好心情,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又是别样风味的新农村,我们一行十几人,在看到那一栋栋小青瓦、三角檐、白粉墙的川东民居,无一例外都发出了,这样的房子想拥有的感慨来!

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一户农家,门前的鲜花开得艳丽,观赏植物繁茂生动,走进去院落里面,瓜果蔬菜长得极好,阳光洒向二楼阳台,两老人正在阳台晒太阳,一切井然有序,想退休的情绪在此时此刻达到了峰值。心中不免有想过这般逍遥适意众情快活的乡村生活。

我们和当地的很多村民聊起现在的生活,他们大多都说道“以前这些事情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实打实地发生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七、

写到这的时候,搜出《儿时》播放

玩皮筋迷藏石桥下

姥姥又纳凉坐院坝

日子总慢的不像话

叶落满池塘搬新家

晚饭后纳凉星夜下

萤火虫微风弯月牙

...

放学路打闹嘻嘻哈

田埂间流水哗啦啦

我们就一天天长大

听着这首歌,不免开心,这样的橙红色时光又回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