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生活环境 >> 如果动物管理局有第二季,还有哪些小动
《动物管理局》以单元剧的形势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每一个小单元里,都是一个小动物作为主角。因为不同的特性,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小烦恼,像水熊虫因为“求死失败”而烦恼不停,每天去动管局找存在感,还透着一丝可爱。
导演设计这些情节的时候,也是抓住了动物们的特点,再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发挥和想象,黄鳝的雌雄同体被设计成22岁以后性别转换;大鹅常常被认为是粗鲁的代表,在剧中也就成了“骂人案件”的主角……
看着第一季结尾留下了这么多悬念,只能等第二季来解答了,想来,如果《动物管理局》有第二季,在推进主线剧情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新的小动物出现,虽然不是编剧,但我们也不妨试着想想,还有哪些动物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故事呢?
鲸鱼的陨落被生物学家们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鲸落。但揭开这层美丽虚幻的面纱,这一过程其实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巨鲸落,万物生。”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一个系统几百年,人们把它看作鲸鱼对世界最后的温柔。
可是这一切,没有人问过鲸鱼的意见,如果有一只鲸鱼,不愿回归海洋,不愿变成一座长达几百年的“孤城”,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火化”,他又会做出什么离奇好笑的事情?会怎么样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或是坚持着,努力实现自己的选择。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都有听过,童话里的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为了给小孩子科普小蝌蚪的形态变化,换成成年人的表现形式,这同样会是个有趣的故事。
试想,如果年幼的小蝌蚪遭到了“人贩子”的毒手,成年后,他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为转化者的“人口”基数少,他的母亲想到了用“现形拍立得”去逐个寻找的方法,这位母亲为了拿到这个拍立得,会与动管局发生怎么样的交集?
脑洞再大一些,如果这个“青蛙儿子”,是意外被发现的,或是他是自己去动管局备案“寻母”的,而我们假设除了外表,变化成青蛙的蝌蚪,气味、指纹等所有能够确认身份的特征都会发生变化,母子之间要怎么相认?
甚至是,如果有两位“青蛙母亲”同时看到了消息来寻找儿子,故事又将如何发展?
此外,还有一个动物值得拥有姓名,他就是北方著名物种——狍子。
狍子这种生物通常会被人们和“傻”联系在一起,关于狍子的“傻”在网络上也是流传已久。有说狍子受惊会先“炸毛”,出现一个心形的屁股,再思考要不要逃跑;也有人说狍子会把头埋在雪地里“掩耳盗铃”躲避追捕;还有人说狍子会顺着车灯直直地撞过去。
其实,根据这些把狍子定义为“傻”,都是误解,狍子疑似卖萌的“炸毛”,其实是在给同伴传递信号;而把头埋在雪地里,是因为蹄类动物都不适应长时间的奔跑,与其说“埋”在雪地里,不如说是累了,倒下了;至于迎着车灯跑,是动物的习性,但它们并不了解现代的汽车,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这么可爱的物种,如果出现在转化者的世界,一定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吧~
大家还希望在第二季看到哪些小动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