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大自然是一个好老师,那里有课堂学不到的知

发布时间:2025/3/16 17:05:19   
中科公益爱心 http://nb.ifeng.com/a/20200107/8054811_0.shtml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人袁枚的这首《所见》,把牧童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悠闲自在的心情,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孩童与自然,是一幅多么生动和谐的画面!《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写道: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是的,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课堂。孩子能从自然中,收获很多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自然能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孩子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他们常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一个为什么的后面,会跟着一连串为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沙子时,为什么会投入得忘记了吃饭吗?你知道他们在田野里奔跑时,为什么会不知疲倦吗?你知道他们在发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昆虫时,为什么会兴奋不已吗?因为,孩子们在自然的怀抱里,享受着无穷的乐趣。那乐趣不是一种玩具或者一场电影比得上的。玩沙和水,是孩子最喜欢的。沙和水快速流动,符合幼儿大脑发育特点。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乐在其中。记得有一次,我在草地上捡到了一片小小的羽毛,白色的。拿给孩子们看时,他们立刻全部围在我身边。我用羽毛扫扫自己的脖子,他们都争着要感受。我在小家伙儿们的鼻子尖、脖子、脸蛋处,轻轻用羽毛给他们挠痒痒。他们嘻嘻地笑着,却不让我停下来。还有一次去公园,孩子们在水池里发现了小蝌蚪。他们的小脑瓜凑在一起,一边看,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让人不忍心去打扰。这些乐趣,其他任何一种游戏都不能替代。在自然里,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被唤醒,他们会主动去通过多种方式去探索、研究,寻找答案。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当孩子被放在自然环境里,他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蒙台梭利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幼儿园都会选在一个阳光暖暖、和风徐徐的日子,带孩子们去公园郊游。宝爸和宝妈们看到老师传到群里的照片时,常常是惊讶与羡慕的表情,因为他们也好想参与进来。大自然对成人都具有如此吸引力,对孩子就更不用说——在树林里,草地上,孩子们仔细探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树叶,找到躲在草丛里的小昆虫。自然为孩子们的观察力提供了很多锻炼机会。在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也能建立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有时候,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会带孩子们去树叶茂密的树林里“探险”。孩子们分成几组,有的拿着铲子,有的带着玩具冲锋枪,有的带着“医药箱”,负责不同的“工作”。老师会提前做好方案。孩子们在树林里挖树根,玩战斗游戏。大家相互配合,遇事互相商量。那时,老师好像成了“多余的人”。有时,也会邀请几个家长参加,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也增加了活动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其实这件事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做,家附近的公园,郊区的树林、山坡,都是不错的选择。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收集回来的树叶、果实,亲手制作成“艺术品”,锻炼了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在自然中了解生命,学会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取材于自然。除了这首《关雎》,还有《蒹葭》、《野有蔓草》等等。看似没有生命的一草一木,却被诗人赋予了生命力,成为千古经典。诗人借物抒怀,恰恰是因为自然界的景物,与人产生了情感共鸣的结果。孩子非常渴望与大自然接触,他们通过玩耍与自然沟通、建立情感,懂得了如何保护自然。一个朋友曾跟我说,自己的儿子在院子里玩儿,每次都特别“疯”,喊都喊不回家。现在的孩子,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实在是太少了,缺失了很多接触自然的机会。那些玩得不想回家的孩子,是在告诉家长——要想办法创造出机会来,让他一次玩个够。让孩子亲自体会自然的草木荣枯,叶绿叶黄,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在家里让孩子种植一种植物,或者养一种小动物,也是很好的方式。有的城市对当地的家庭提供土地租种服务。租了土地的家庭,可以在这块土地上播种,收获也归自己所有。每块土地的醒目位置会立有标志牌,写着租种土地人的名字。这项服务很受欢迎,特别是一些有小孩的家庭。他们认为,孩子通过劳动可以学会很多生存技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理解自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在孩子们因无事可做,逐渐迷恋电子游戏的时候,家长们要立刻采取行动,带孩子从家里走到自然中去。要不然,会为失去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深感遗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曾经是而且永远是自然之子,所以应该与大自然血脉相通,从大自然获取精神财富。孩子周围的世界,首先是一个自然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包含着无穷事物和无限美,大自然就是孩子理性的永恒源泉。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8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