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近40年前的天书奇谭,除了中国传统,

发布时间:2023/2/22 15:49:26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www.paisufa.com/

上个月,4K修复后的中国经典动画《天书奇谭》首登大银幕,可以说在上到70后下到90后之间都掀起了一波“回忆杀”。

年诞生的《天书奇谭》是继《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三部,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的第三部长篇动画。它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雕塑、玩具、戏曲等各种艺术元素,汇集了众多民俗意象。

比如大量采用传统民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小皇帝为之惊叹的“百鸟朝凤”,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都得以展现。

影片中的园林、宫殿、庭院、山水,则是遵循“吴门画派”风格,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景观,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景观。

更别说至今都能让观众难忘的那三只特点鲜明、借鉴了戏曲脸谱的狐妖。

因为前两部长篇动画在国际上的成功,“上美出品”还吸引到了BBC的注意,主动邀约要和上美合作制作一部东方主题的动画片。

然而,第一稿由BBC方面出的剧本,充满了西方对刻板印象中的中国神话的“意淫”,简直就是各种元素的“大乱炖”,中方看到后,还是把编剧权拿到了自己手上。

他们最终选择改编中国首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其是由明代的罗贯中、冯梦龙两位大家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画本整理编成的,其实就艺术成就来说,只能算是三流作品。上美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编,并糅合了其他民间故事。其保留了小说中三只狐狸的形象,将从蛋而生的蛋子和尚改为可爱的少年蛋生,他被神仙袁公传授天书,在其教导下,勇斗狐妖。

不过剧本完成后,BBC的资金却迟迟不到位,上美最终独自操刀了该项目。

虽然没能成为合拍片,近距离汲取到西方的经验技术,但《天书奇谭》在当时从理念到特效其实都是相当先进的。

彼时的上美领导对影片创作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怎么有趣怎么玩,玩到极致”,所以与当时主流文艺作品塑造的“高大全”人物形象不同,《天书奇谭》着重彰显奇、趣、美,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不乏创新之处:狐狸精的骗局,和尚的争斗,既透出中国传统戏曲的趣味,也有欧美喜剧的影子。

在叙事上,影片也一改当时严格围绕中心人物的传统,采用多线索并行——在年代初期,这可是相当前卫的手法。

甚至该片不少场景在现代语境之下仍然妙趣横生,并和当下产生某种呼应——比如,白云洞内安装有“摄像头”功能的镜子;具备“复制粘贴”功能的聚宝盆;以及蛋生过目不忘的“超能力”等等。

如果足够仔细,你会注意到,电影开场,片名“天书奇谭”四字后的蓝黑背景图案呈现出流动融合的“特效”。在没有特效的年代,这是创作者将蓝黑油漆倒入盆中,加入溶剂使油漆产生“流动”的化学反应,才营造出这段奇妙的效果。

当然,种种“超前”也离不开强大的主创团队:导演王树忱、钱运达,分别留学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是动画美术专业毕业的科班人才,前者创作了《哪吒闹海》(编剧、导演)、《山水情》(编剧)等,后者导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邋遢大王奇遇记》等脍炙人口的国产动画。

造型设计柯明曾任南京《新华日报》美术编辑,代表作有《曹冲称象》《荷花灯》《金瓜儿银豆儿》等。

作曲吴应炬被称为“中国美术界配乐高手”,曾为《大闹天宫》《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国产动画配乐。

主人公蛋生配音演员则是有着“译制片公主”美称的丁建华,曾为《廊桥遗梦》《追捕》等译制片之中的女主角配音。而毕克(袁公)、乔榛(胖厨师)、童自荣(配太监)等配音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也都参与其中。

这次重映,我们也注意到海报上的主创名单上,其中有6位已经离世。近40年来,中国动画经历了日本动漫、好莱坞动画的冲击,如今那些突出重围的中国新动画电影也表明,最终,我们仍需要从我们自己的这些动画前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中窥得奥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