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1996年,内蒙古老人回光返照,嘱托儿子

发布时间:2023/2/20 22:35:29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年,内蒙古一位老人本来已经在弥留之际,看上去就要魂归九泉了。偏偏,突然回光返照,硬是坐起身子,将儿子叫到身旁,随后从角落里掏出了一块价值连城的金牌。

当时,这位老人对儿子说道:这个牌子一定要保管好,有了它,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没想到,儿子李献功虽然看牌子似乎是金色的,却不太起眼,还以为是老爷子犯糊涂了,也不太当回事,居然把父亲的嘱托置之脑后,给放到了家里的地窖中。

其实,在父亲将金牌交给自己时,李献功就已经把此物给大致介绍了一番:李献公的父亲在三十年前从洮儿河里取沙的时候挖到的。

从表面上看,这块牌子与其说是金牌,不如说是铜制的,在其上端有一个圆形穿孔,而其正反两面则刻着令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的“蝌蚪文”。

前文提到,李献功将这块金牌给丢进了地窖,就这样过去了三年。三年后的他因为在外做买卖给亏了本,便只能心灰意冷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想来是人生失意,便回忆起和父亲的生活,突然想起了这块牌子和父亲的嘱托,便又把地窖里的宝贝给找了出来。

李献功想着倘若此物真的是“宝贝”,那自己做生意的本钱不就又有了吗?有了流动资金,也许自己的买卖还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在朋友的介绍下,李献功找到了文物收藏的爱好者刘某,希望他能帮自己鉴定下这块牌子的真实身份。只是,刘某虽然判断出这块牌子应该是金牌,而且很可能和官府有关,但具体是何来头同样说不上来。

刘某寻来了自己的好友张某,两个人一同鉴定这块牌子,特别是想弄懂金牌上面的“蝌蚪文”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两个人捯饬了好久,却也只是能够确定金牌的含金量接近60%。

虽然没有弄明白金牌上的“蝌蚪文”,但二人还是联袂出价了元,这在当时可还是个不错的价格了。

没想到,临到交易时,张某却突然反悔,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蹊跷的疑点,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在这金牌的顶端圆孔边缘竟然刻着几个汉字,即“张字九十六号”。

难道这并不是流落民间的文物,而是已经被编号在库的博物馆文物吗?难道之前李献功发现宝物的过程都是他编造的吗?

李献功这人虽然发财心切,却更愤怒于别人怀疑他,便准备直接把金牌拿到街道上的金店上直接给熔化卖了。看上去,这件宝物要就此消失在世间了。

只不过,大概确实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金铺的老板居然以借口测验金牌的含金量,动了“偷金”念头,偏偏被李献功所察觉,便又从金铺拿回了家中。

只不过,刘某和张某二人其实没有完全放弃,他们请来了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包祥教授来给这块金牌“鉴定身份”。

经过鉴定,原来这是一块极其罕见的“元代圣旨金牌”,而那蝌蚪文一样的文字其实是神秘的八思巴文,翻译成汉语大概是:皇帝之命至高无上,违抗者当问斩。

据历史记载,元朝皇帝在下达圣旨时,往往会以这类金牌与圣旨一同下达,而金牌则起到信物以及身份证明的作用!

至于金牌上那几个神秘的编号,至今尚无定论,有专家推测应该是用于重要性不一的场合。而李献功手中的金牌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的元代圣旨金牌,在中国之外仅有俄罗斯出土过两块,其珍贵性不可估量。

故事的结局倒也不错:这位包教授自掏腰包拿出了五万块钱买下了这块金牌,李献功凭空多了好几万自然欣喜不已。而数年后,这位教授又把金牌直接无偿捐赠给了内蒙古大学的民族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