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走进衡阳石鼓书院游记西部文明播报
作者于吉光
于吉光(吉林油田)
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早就谋划着由桂林到北海,一路从北到南好好在广西走走看看。但是长春到桂林的火车票一直很紧俏,后来脑筋开了窍,可以沿京广线迂回进入广西,于是买了长春到衡阳的火车卧铺票,此行的首站来到了湘南重镇--衡阳。
年12月25日,经过两宿一天的旅途,早上4点50分到达衡阳。出了站台,旁边就有一家“7天连锁酒店”,位于衡阳市珠晖区,经询问,要到6点多才能办理入住手续。车站出口旅客络绎不绝,拉客叫喊的人操着听不懂的口音在高声地吵嚷着,天虽然还没亮,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润气息,站前广场中央的高大树木不时的散发着清香,和家乡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几处早点摊看看,一切都感觉到新鲜。元一宿的标准间很干净,安顿好后,第一站就准备去石鼓书院。
在衡阳站坐公交车,经过7站就来到了位于湘江岸边的石鼓书院。始建于唐朝元和五年(公元年)的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市睢阳区)、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市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并称古代四大书院。
进入书院前,在一棵标有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又名白果)下驻足,感受到这座书院历史的厚重。石鼓书院四个大字由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生于年)题写。年在衡阳保卫战中,石鼓书院被日军炸毁,现在的书院是年仿清代格局重建。
在石鼓书院流行这样三句话:“有书翻不动、有字认不得、有鼓敲不响”。书,就是进入书院门前的一本石头仿造的“书”,上面记录着“衡州石鼓书院记”;字,就是进入书院“禹碑亭”里的蝌蚪文,有一副楹联,上联:蝌蚪成点画,下联:天地衍大文;鼓,是一架“石鼓”,石鼓书院因坐落石鼓山而得名,现在的石鼓是年建石鼓公园而凿制的。石鼓山海拔69米,山不高,三面环水,湘江、蒸水、耒水在此交汇,石鼓书院像一艘大船,行驶在江面上。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军队前,曾在这里演练水军。
石鼓书院诞生余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是集讲学问道、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石鼓书院正门有一副对联,上联:修名千佛上;下联:至味五经中。从衡州人李宽筑屋读书,开创书院,到宋太宗赵光义赐“石鼓书院”匾额,漫长的历史岁月,韩愈、柳宗元、苏轼、朱熹、王夫之、徐霞客等名流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蔚为壮观。
说到这其中的名人,还要单说两句衡阳本地人王夫之(-),明末清初人,生于衡阳府城南回雁峰,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者,别称为王船山,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晚年的王夫之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以致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想赠送些吃穿用品,被他拒绝,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情操和晚节: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指清廷,明,指明朝。在衡阳著名景点回雁峰有王夫之的塑像。回雁峰,海拔96.8米,号称南岳第一峰。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
衡阳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衡阳保卫战”。在衡阳岳屏公园建有抗战主题公园,衡阳保卫战也称衡阳会战,发生时间为年6月23日—年8月8日,共战斗47天,这场会战因是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日军惨胜,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军。衡阳保卫战,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生、军长方先觉率领国民革命军第10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抗击近6倍于己的日军,血战了整整47天,这一仗直接促使东条英机下台。方先觉等5人因战功赫赫,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现在,衡阳岳屏公园内建有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衡阳抗战纪念堂”,并有一副对联,上联:大风歌汉力障狂澜气与船山千秋并峙;下联:众志成城蔚为奇观首奠磐石万古长安。岳屏公园山顶建有“衡阳抗战纪念城”,纪念碑上的7个大字,年由蒋中正题写。说到衡阳历史悠久,不得不提四大发明之首的造纸术,衡阳下辖的耒阳市就是蔡伦的故乡。蔡伦,东汉时期的宦官,因发明造纸,被列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蔡伦排在第七位,耒阳有著名景区“蔡伦竹海”。
因借道路过衡阳,却有了丰富的收获,真可谓泱泱大国,历史积淀深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一路走来,记下印象深刻的,留作今后的回忆,乐此不疲。下一站即将到达桂北的兴安县,去那里领略一下千年水利工程—灵渠。
作者/来源:北方都市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