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小蝌蚪成长记青白江区贝航幼儿园园本主
小蝌蚪成长记
HowTadpolesgrow
课程起源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为此贝航幼儿园的贝娃们开启了一场关于小蝌蚪的探究之旅。
寻找小蝌蚪
师: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呢?
幼:是在池塘吗?
幼:应该在水沟里吧?
幼:不对,是在小河里,我看见过,有很多!
师:周末请你们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吧!
哇,我看到小蝌蚪啦......
在这里!在这里!
观察小蝌蚪
幼:“黑黑的软软的小蝌蚪怎么没有脚呢?”
幼:“小蝌蚪有嘴巴吗?”
幼:“小蝌蚪吃什么呀?”
幼:“……”
跟随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和好奇,老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豁然开朗,深入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原来小蝌蚪没有嘴巴,有一条侧扁的长尾,用头上两侧的外鳃呼吸,头上有吸盘可以吸附在水草上,适合生存在干净、无污染的水域里。
小蝌蚪是先长出两条小小的后腿
再长出前腿
同时尾巴慢慢缩小
慢慢的就变成了
小小的青蛙宝宝啦!
一起来看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吧!
蝌蚪的食物主要包括
藻类,水生植物的嫩芽、浮萍、烂叶
刚孵化的蝌蚪可以喂食
碎面包屑、饭粒、煮过的蔬菜
长出脚后
就可以喂食小鱼干、虾肉
探秘小蝌蚪
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蝌蚪长得不一样,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灰色的?他们都是青蛙妈妈的宝宝吗?
基于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寻找了答案,原来黄褐色的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黑色的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癞蛤蟆...
青蛙和蟾蜍虽然长得不一样
但是它们都喜欢捕捉害虫
是人类的好朋友哦
我们要保护它们
青蛙VS癞蛤蟆(蟾蜍)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小蝌蚪
挖掘关于蝌蚪的秘密
通过亲子调查记录的方式
孩子们用自己的绘画语言
制作了一份“小蝌蚪的秘密”调查计划表
送小蝌蚪回家
在活动开展期间,孩子们发现有的小蝌蚪在水里一动不动,刚开始大家都以为小蝌蚪在睡觉,可是过了很久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孩子们意识到小蝌蚪可能是想回家了!
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发现小蝌蚪是两栖动物,长出腿之后就慢慢变成小青蛙,它应该到大自然中去活动找虫子吃了。如果总让它在水里,没有东西吃又不能很好的呼吸,就会离开我们。于是通过和孩子们的商量讨论之后,我们决定放生小蝌蚪。
在陪伴小蝌蚪长大的过程中
孩子更有责任感了
不仅知道了很多关于小蝌蚪长大的知识
也更愿意去爱护身边的动植物
活动延伸
用漂浮笔在勺子上画小蝌蚪瞧!!!
小蝌蚪怎么会游到水里呢?
我们的收获
在这次的探究课程中,小朋友们观察了蝌蚪的成长变化,对青蛙和蛤蟆进行了比较,初步建立了“害虫益虫”、“两栖动物”的概念,在支持、帮助和鼓励幼儿观察、记录、绘画、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激发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感受生命的精彩与珍贵,在初次直面“死亡”的话题后,在“偏执的喜欢”和“无私的爱”中,基于生命的尊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大自然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在这样的一次生命探究过程中,我们收获经验,情感共鸣,共同期待来年春天再次温暖的相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