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形状 >> 画家需要自我否定分享画家洪潮艺术创作艰
清幽空灵的音乐萦绕耳畔,斟上一杯浓香的热茶,冥思浩瀚宇宙,茶香醇雅,淡淡入心。
踏进洪潮艺术馆里,仿佛置身于灵山圣水之间。在这山水气息的包围中,听洪潮慢慢讲起他的故事,分享着他30年艺术创作艰辛之路的孤独与感动。
★诗书画印同为道
洪潮从小就因当教师的父亲的影响而学习书法,对书法有着无限的热爱,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篆刻艺术,便立刻深深喜欢上了。高中毕业后,洪潮师从篆刻名家李骆公先生研习篆刻艺术,渐渐学有所成。在学习书法和篆刻之余,他还兼学国画,无意中,竟暗合了“诗书画印一体”的理念。
尽管自幼家境艰难,洪潮还是凭着一腔热忱坚持学习。年,25岁的洪潮考入了中央美院国画系高研班,走出大山,来到北京,师从张治安、黄润华、姚治华等,正式学习山水画,开启了人生又一段崭新的旅程。
秋山敛余照纸本洪潮66xcm
学习篆刻、国画本为追求艺术,不想却成了他求学时期的主要经济来源。回想那段经历,洪潮既显得无奈又有些得意。“改革开放的大潮把一批外国人带进了京城,他们喜欢中国特有的印章,恩师教我的篆刻手艺博得了大批老外的喜爱,为外宾制印便成了我的主要经济来源。”洪潮说,“而我售出的第一张画就中了头彩,竟以元成交,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实在是一笔‘巨款’了。我将大部分钱寄给父母,其余则都用来购买绘画工具。”
后来,向洪潮买画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依靠卖画,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顺势奔上了小康。然而,当看到羡慕他的同学们纷纷开始弃画从商时,洪潮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还需要不断夯实绘画功底。他说:“画国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浮躁是大忌,戒躁戒骄,稳固基础才能走得更远。”于是他开始远离尘嚣,潜心学习,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
飞银舞东风纸本洪潮x68cm
皖南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十分陶冶性情。出生在这里的洪潮,自然而然地将黄山、太行之景揽于画中,恢弘大气,钟灵毓秀。年10月30日,中国美术馆“山水精神”——洪潮山水画展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在中国画坛默默耕耘30余年的洪潮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以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众多的艺术精品步入了人们的视野。
★山山水水共怡情
洪潮擅长山水画,并以积墨、破墨法见长。“积墨,积点成线,积线成面,逐层晕染,表现着山水的雄浑和刚健;破墨,在墨湿时重复为之,多层用墨,使墨色相互渗透掩映,滋润鲜活,以表现山水柔美醇雅而神秘的一面。”洪潮感言,“只有将这两种手法相互结合,刚柔并济,才能尽显山水之特点。”
而洪潮对山水创作的体悟,更多来源于对山水实景的观摩。写生,是洪潮30余年创作生涯的养分来源。“作画,天赋和灵感很重要,后期的勤奋更必不可少。”洪潮说,“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写生中完成的,写生不能只随便浮画几笔,回去后再勾勒,而一定要在写生时完成全画,因时因地、情景结合,才能气韵生动。作画始终要秉承气韵第一、情景第二、笔墨第三的原则。如同诗词存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只有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深厚的内涵修养才能决定一幅画的价值,从而感动观者,让观者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真正的艺术是二者共同完成的。我的画作亦是如此。”
金涛纸本洪潮xcm
在他看来,山川木石都是有生命、有个性的,画者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景物中去,“将眼前丘壑移为胸中丘壑,由景升华为境”,甚至融化在景物中,打消物我之间的界限,才能触摸到景物的魂魄所在,也就是“从精神层面去探求山水的本质”。
从自然中提炼出精神,再用笔墨将之表现出来,洪潮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炼景”。他的“蝌蚪皴法”就源于一次“炼景”。“有一次我在黄山写生。突然间电闪雷鸣,白色的光照在山的断层上,我发现山的肌理非常自然,像一个个小蝌蚪一样,错落地排列着,就将其记录下来,结果发现画面显得更具有韵律。经过整理后,就有意地将这种笔法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洪潮谦虚地说,这个小小的创造只能算是意外的恩赐,而蝌蚪皴法的运用,更加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千峰竞秀纸本洪潮x96cm
洪潮的作品始终不离恢弘大气,这与他本人的性格密不可分。“雄浑、正大、刚健、醇雅”是其倡导的“山水精神”之内涵。“山山水水是表达我精神世界的载体。固守中国绘画传统当然有局限性,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今天,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吸引西方优秀的文化是明智的。但带有民族精神的艺术绝不能西化,而要‘化西’,为我所用。”洪潮坚信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