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m.39.net/disease/a_9393598.html(薇菜,网络图)鲁迅先生在晚年所写的《采薇》中,花了不少笔墨来描述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上“不食周栗”,转而变着花样地把薇菜做成了烤薇菜、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想来,鲁迅先生对于野菜的食用也是甚有研究的。(鲁迅先生,网络图)其实早在先生年青时,便将家中《农政全书》残本中王磐的《野菜谱》从头到尾抄写过一遍。《野菜谱》对鲁迅先生影响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大致是不仅从感情上拉近了与“下等人”的距离,而且还培养了他自己对植物学、文学和美术的兴趣。(《野菜谱》,网络图)那么《野菜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话说明朝嘉靖二年(年)全国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正月应天、凤阳、山东、河南、陕西地震。四月柳州、新安所大饥。九月俱旱,徐、滁等地为甚…”江苏高邮人王磐站在他在城西建筑的上,眼见家乡“大水、决堤、民饥、大疫,死者相枕籍”的惨状,不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王磐,网络图)王磐(约年-年)字鸿渐,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他出生于地方富户人家,自幼便才智过人曾为诸生(注一)。但他又生性洒脱,嫌弃官场的繁文琐节,故而终生未仕。王磐在高邮城西修筑了一座高楼,经常与名士谈咏其间“彻夜忘倦”。因此,自号“西楼”。(明世宗朱厚熜,网络图)明朝嘉靖年间的“天灾”再加上统治阶层的“苛政”,老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依靠吃草根、树皮、野菜等充饥。自先秦以来,“哀民生之多艰”就已经成为了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意识。虽然灾荒并没有对王磐这样的有钱人家带来多少影响,但是对于一个隐居于“野”的读书人来说,面对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他必然要挺身而出为百姓做一点实事。经过观察,王磐发现“饥民枕藉道跖,率皆采摘野菜以充食,赖之活者甚众”,但是在采食野菜的过程中“但其间形类相似,美恶不同,误食之或至伤生”。当时,由于大多数老百姓不具备相关植物、医学的知识,因此经常发生误吃有毒野菜而丧命的事情。“此野菜谱不可无也”,于是王磐便计划要编纂一部野菜谱类的书籍,以救民于水火之中。(《野菜谱》,来源孔夫子旧书网)王西楼编纂《野菜谱》的出发点主要是“救民”和“便民”,因此该书不论是收录的野菜种类还是记述的方式都围绕着这两点来展开。编纂工作开始之后,王磐一边查阅古籍,参考前人所著之荒政文献。一面深入基层,到灾民们经常寻找野菜的地方去实地走访、观察、记录。但他毕竟不是植物学家,有些野菜本身就长得“模棱两可”,有毒无毒也是众说纷纭。于是,遇到这种可疑而又难以证实的野菜,王磐便亲自采摘并煮食以“定其性”。(猪殃殃,来源网络)比如说有一种野菜被当地人称之为“猪殃殃”,主要就是因为猪吃了这种植物便会生病。王磐在经过试吃之后,认为这种野菜人如果生吃可能出现中毒的现象,但煮熟之后则无毒,完全可以满足灾民果腹的需求。于是,他便将其收录在《野菜谱》中并注明“春采熟食”。(拉拉藤,来源网络)《中国植物志》中的看法认为,王磐《野菜谱》中的“猪殃殃”即为茜草目、茜草科、拉拉藤属的拉拉藤。民间又称之为八仙草、锯锯草,是一种多枝、蔓生或攀缘状的草本植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猪殃殃”全草含甙类化合物、车前草甙、茜根定-樱草糖甙,伪紫色素甙等成分,具有抑菌、降压、抗癌等作用。然而,王磐在编纂《野菜谱》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首先一点,编书相对容易但老百姓中不识字者所占比例却很大。如何能够让大家能够懂,同时还能记得住书中的内容,便成为了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野菜谱》,来源网络)几经揣摩之后,王西楼决定利用自己善于写词曲歌赋的优势(人称南曲之冠),采用朗朗上口的散曲的形式来描述各种野菜的特点。散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由宋词俗化而来,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简单地说,散曲就元、明时期的流行歌词。(看麦娘,来源网络)比如说,王磐收录的野菜“看麦娘”,现代归类为莎草目、禾本科、看麦娘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作为牧草用。他就在书中写道:“看麦娘,来何早!麦未登,人未饱。何尝与尔还厥家,共咽糟糠暂相保。”又比如野菜“破破衲”则曰:“破破衲,不堪补。寒且饥,聊作脯;饱暖时,不忘汝。”这些散曲,大部分都是以菜名起兴,在抒发感慨的同时也嗟叹民生的疾苦。能用老百姓喜闻乐见并且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推广”自己的《野菜谱》,王磐真可谓是煞费苦心。(《野菜谱》,来源网络)不过,仅凭通俗的“流行歌词”的方式似乎还是不能完全达到人尽皆知的效果。难免,有个别理解能力欠佳的人。咋办?这也难不倒堪称“全才”的王西楼。原来在高邮当地,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个歇后语:“王西楼嫁女儿——画(话)多银子少”。由此可见,史料记载他“工诗能画”基本还是真实可信的。于是,王西楼又逐一给自己收录的野菜配上了图画。(破破衲,来源网络)最终,王磐将《野菜谱》以文字、诗词和图画相结合的形式编纂成书。上文而下图,野菜名称之后写有简短的注释和说明。《野菜谱》条理清晰、结构简单,全书仅余字,共计收录野菜60种。当然,问题也就来了。在救荒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野菜谱》内容却又为何如此“简陋”呢?(闲章‘寄情于此’,来源网络)原来,王磐虽然出身富裕家庭,但他一生都寄情于山水、诗词、歌赋、医画之中,难免会出现“家道中落”的情况。王磐的外孙张守中在为他的《西楼乐府》重刻本作序时便认为外公是“艺日精,家日窘”。同时,从王磐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到“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中也表明了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的问题。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王磐要编一部卷帙繁浩的野菜类书显然不现实。用汪曾祺的话说就是:“编了,也刻不起”。不过,汪先生只说对了一半,倘若王磐编纂的《野菜谱》真是一部鸿篇巨制的话。那么即便是刻了,老百姓也买不起。(《野菜谱》,来源网络)明代学者张綎(注二)评价王磐《野菜谱》说:“备周官之荒政,恩艰图易,使怨咨者获乃宁之愿。不特多识庶革之名而已”。其实,王磐还通过《野菜谱》中的诗歌曝光了当时老百姓经历的种种苦难,如“卖儿”、“不聊生”、“如菜色”等等。为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状况都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野菜谱》以古代少有的以读者为中心的编纂方式和独一无二的文献学价值在同类著作中亦可堪称经典之作。清朝《四库全书总目录》著录救荒范畴的植物图谱类书籍共5种,王磐的《野菜谱》便在被列入了存目。(《野菜谱》,来源网络)“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饥馑之年,尧汤不免,惟在有以济之耳。”王磐以己之所长,编书救荒“取其象而图之,俾人人易识,不致误食而伤生。”《野菜谱》于嘉靖三年(年)三月始成书,这位古代未仕文人的赤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注释:注一: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注二:张綎明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最早提出“词有婉约豪放二体”一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521.html